AI导读:

经济日报报道,财税体制改革是改革的先行军和突破口,涉及财政、预算、税收三大内容。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是其核心问题,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有助于解决地方财政困难。个人所得税制度将实现劳动性所得统一征税,新业态税收制度也在研究中。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是趋势。

经济日报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其改革牵动全局。为此,本报特设“对话经济学家”栏目,邀请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刘尚希进行深度解读。

刘尚希指出,财税体制改革是改革的先行军和突破口,涉及财政体制改革、预算制度改革和税收制度改革三大内容,三者相互关联,构成“一体两翼”的关系。他强调,财税体制改革不仅关乎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更是推动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

在谈及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时,刘尚希表示,这是财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他提到,当前地方财政支出占比过高,而中央财政支出比例偏低,这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趋势不符。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有助于解决地方财政困难、地方政府债务等问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针对个人所得税制度,刘尚希介绍,劳动性所得统一征税是此次改革的重要方向。他解释说,劳动性所得包括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等,统一征税将更加公平。此外,他还提到,新业态的兴起对税收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研究适应新业态的税收制度。

在消费税方面,刘尚希指出,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是未来的趋势。他解释说,这有助于实现消费地征收,使税负更加公平。同时,他也提到,消费税税目的调整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现有进有退的动态管理。

此外,刘尚希还提到了一税两费合并的问题。他表示,将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合并为地方附加税,将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提高政府治理水平。他强调,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是优化财政资金分配、提高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

本次对话不仅深入剖析了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方向,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思考。(图片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