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天风证券副总裁赵晓光指出,中国产业进阶的核心动力在于人工智能和科研体系产业化。人工智能已超越成本替代,赋能各行各业;科研体系产业化则需科学家与企业家直接链接,提高转化率。

天风证券副总裁、研究分公司总经理赵晓光在天风证券“决胜赛点”展望2025年度策略会上,发表了题为《中国产业进阶的两个根本动力》的致辞。赵晓光指出,中国产业进阶的核心驱动力在于人工智能与科研体系的产业化。

摘要:

①中国产业进阶的两大根本动力为人工智能和科研体系产业化。

②人工智能方面,根据黄氏定律,无人驾驶、元宇宙、机器人等行业预计将在明年六月迎来重要拐点,AI不仅推动AI企业自身发展,也将赋能传统制造业。

③科研体系产业化方面,今年上市公司与科学家的合作增多,标志着产业与学界的良性互动。

正文:

赵晓光强调,技术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特别是对于制造业、消费及周期行业。中国产业进阶的两个根本动力,即人工智能和科研体系产业化,值得企业家和投资客户特别关注。

在人工智能方面,赵晓光指出,人工智能已超越成本替代的范畴,GPT引领的人工智能革命正在重新定义产品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及客户服务等各个环节。无人驾驶、机器人和元宇宙三大领域,在技术进入正反馈阶段后,有望在明年六月迎来重要拐点。此外,GPT技术模式的根本变化,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将推动技术在无人驾驶、元宇宙、机器人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赵晓光还提到,人工智能正在重新赋能各行各业,科技巨头们的业绩分化也反映出拥抱人工智能的重要性。他强调,未来企业不拥抱AI可能面临淘汰,竞争对手若拥抱AI,其研发效率将大幅提升,这不仅是简单的成本节约,更是效率的提升。

对于科研体系产业化,赵晓光表示,中国正经历从劳动力红利周期到工程师红利周期的转变,而未来最大的周期将是科研周期。他提到,美国和日本在房地产周期结束后,凭借核心技术实现了股市的长期上涨。中国拥有庞大的科研体系,包括中科院、清华大学等优秀科研机构和大学,每年投入巨资培养大量优秀人才。

然而,过去科学家自我生长的模式导致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赵晓光认为,科学家与企业家的直接链接是提高转化率的关键。今年,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与科学家合作,并从中受益。他呼吁搭建一个系统化、精准化的平台,促进科学家与企业家的匹配,推动科研体系的产业化。

赵晓光总结道,人工智能和科研体系产业化是中国产业进阶的两个根本动力。他建议投资者关注传统行业拥抱AI带来的机会,特别是那些估值相对较低、拥抱人工智能后业绩弹性和估值弹性较大的企业。

(文章来源:天风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