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考研报名人数连续两年下滑,而国考报名人数再创新高。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增长,但考试难度增加。就业形势严峻,研究生就业压力增大,但学历提升就业回报仍明显。

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下降至388万人,较上年减少了50万人,这一数字标志着考研报名人数连续两年出现下滑。自2016年起,考研报名人数曾一路飙升,从177万人激增至2023年的474万人,但如今这一趋势似乎已发生逆转。

与此同时,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资格审查通过人数却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了341.6万人。大学毕业生作为考研和考公的主要参与者,其选择倾向的变化引起了广泛关注。考研报名人数的下降与国考报名人数的上升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尽管考研报名人数连续两年下滑,但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增长趋势并未改变。2023年,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已达到130.2万人,较十年前增长了109.5%。此外,部分高校的研究生招生计划仍在稳中有升,或将继续扩招。然而,与此同时,研究生考试的难度却在不断增加,不仅学术硕士国家线有所提高,专业硕士国家线也呈现上升趋势。

考研规划专家甘源指出,报名人数减少的主要是那些考研意向不明确、缺乏系统性复习的考生,而真正有竞争力的考生,尤其是二次考研的考生,仍在积极备考。他认为,考研报名人数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将趋于稳定,因为提升学历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与考研报名人数的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考报名人数却持续攀升。中公教育研究院院长王健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发现读完研究生后再考公、考编的竞争压力并未减小,反而更加激烈。因此,很多大学生选择将考公、考编放在首位,而考研则成为备选。

在就业方面,虽然研究生在薪酬待遇、满意度等方面仍优于本科生,但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研究生的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加。一些高校发布的202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研究生的离职率较高,就业成本也相对较高。同时,名校的研究生也在更努力地找工作,但获得的面试机会和offer却相对较少。

然而,学历提升的就业回报仍非常明显。数据显示,有过学历提升的人群月收入明显高于学历未提升人群,且就业满意度也更高。因此,对于本科毕业生来说,考研和考公并非不可兼得的选择。考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时间,两手准备。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