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发布短缺药品价格风险管理操作指引
AI导读:
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发布《短缺药品价格的风险管理操作指引》,旨在优化短缺药品价格风险管理机制,确保保供稳价。政策未改变短缺药品自主定价、直接挂网的基本政策,而是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价格风险防范。
近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发布了《短缺药品价格的风险管理操作指引》(以下简称《操作指引》),旨在进一步优化短缺药品的价格风险管理机制。以下是对该《操作指引》的详细解读。
一、出台背景
自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工作的意见》以来,医疗保障部门积极落实短缺药品直接挂网的采购政策,有效提升了药品供应水平。然而,近年来一些企业制造短缺、以缺逼涨的新情况新问题频发,国家医保局因此制定发布了《操作指引》,旨在加强价格风险防范,确保短缺药品保供稳价。
二、主要思路
《操作指引》共分为六部分,共31条,主要思路包括:明确适用范围,强调保供优先;坚持市场定价,优化直接挂网;预防处置结合,分类管理风险;压实首涨负责,加强协同联动。通过这些措施,旨在实现短缺药品价格风险的有效管理。
三、政策变化
在《操作指引》发布后,短缺易短缺药品价格仍由企业自主定价,实行市场调节。但企业需对照《操作指引》做好价格信息披露和价格风险自查自纠等准备工作。医保部门则提供差异化的挂网服务,根据涨幅和风险程度采取直通型挂网、递补型挂网和附条件挂网等措施。
四、优化调整
为优化短缺药品挂网服务,《操作指引》提出了建立提前沟通机制、积极响应挂网需求、优化医保平台功能和实行跨省联动挂网等措施。这些措施旨在提高挂网效率,确保短缺药品能够及时供应。
五、行业影响
《操作指引》主要适用于国家和省级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工作会商联动机制各成员单位联合印发的“两个清单”内药品。由于这些药品在已上市药品中的占比非常有限,因此《操作指引》对整个医药行业的影响很小。同时,《操作指引》并未改变短缺药品自主定价、直接挂网的基本政策,而是采取必要的防范和救济措施加强风险管理。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