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严打固体废物与濒危物种走私
AI导读:
中国海关近期侦办多起固体废物和濒危物种走私案件,通过强化政策与执法协同、技术赋能提升查发能力等措施,有效打击走私活动。同时,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生态治理。
近日,厦门海关在进口再生牛卡纸查验中,发现部分货物存在泡水、脏污、霉变及严重变形等问题,经鉴定,65.57吨再生牛卡纸实为固体废物,已及时退运处理。此案例为海关总署近期侦办的固体废物走私典型案件之一。
在“大地女神”和“湄龙”系列国际联合行动总结会上,海关总署缉私局局长孙志杰透露,2024年“大地女神”第十期行动中,中国海关报送11起固体废物案件,涉及废皮革、废塑料、废纸、废金属、电子垃圾等共2808吨。同时,中方还查获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走私案件52起,涉及约0.26吨制品。
自2018年起,中国海关连续发起打击固体废物走私的“大地女神”行动,契合全球海关执法合作需求,推动完善全球监控固体废物跨境运输和打击走私的长效机制。该系列行动持续强化政策与执法协同,有效推动废物退运源头治理。
近年来,“大地女神”行动持续发挥长效机制作用,关注走私趋势,加强政策与执法协同,推动废物退运。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塑料污染治理,通过“大地女神”行动落实国内国际政策法规。
自2021年1月1日起,中国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海关持续高压打击走私,开展“蓝天”专项行动,深化内外执法联动。目前,固体废物走私案件数量和查证数量均呈下降趋势,整体态势平稳可控。
对于濒危物种走私,中国海关采取“零容忍”态度,全面禁止国内商业性象牙贸易,通过织牢口岸监管防控网络,深化国际执法合作,全国濒危物种走私案件数量和查获数量均大幅下降。
中国海关还通过智能审图、大数据分析、国际情报交换等技术手段,提升国际中转邮包查获率,形成打击跨境野生动植物走私犯罪的“深圳模式”,该模式荣获2023年联合国环境署亚洲环境执法奖创新奖。
今年以来,全国海关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加强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应用,提升固体废物和濒危野生动植物走私查发能力。同时,强化综合治理能力建设,推动行业自律,实现对走私各环节的全方位打击、预防和治理。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表示,固体废物和濒危物种走私是全球性问题,需各国共同治理,中国海关倡导“责任共担、共同治理”的合作理念,得到各方热烈响应。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