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高质量发展需新质生产力支撑,通过创新科技、优化结构、绿色转型等路径,强化新质生产力推动作用,完善体制机制,实现经济质效双提升,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其关键在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主导,摆脱传统路径,具备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先进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发展的必要性和路径,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宝库。

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均展现出高度的一致性。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我国经济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亟需通过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新发展理念为此提供了科学指引,要求聚焦科技创新、要素配置、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和高水平对外开放。

技术创新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正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新质生产力通过创新科学技术、资源配置方式、生产组织形式等,不断提升生产力水平。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实施科教兴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新质生产力以其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成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关键。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推动新质生产力顺畅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贯穿高质量发展全过程,要求聚焦经济、社会、文化、精神等多维度,推进共同富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能够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带动消费提质升级,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同时,积极培养战略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为高质量发展储备高素质人力资本。

为强化新质生产力的推动支撑作用,需加快科技自立自强,重塑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绿色低碳转型。通过科技创新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建立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完善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是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需打造有利于颠覆性技术创新突破的生态系统,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同时,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完善人才培养使用体制机制,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系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