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日,多家公募机构宣布旗下主动权益产品暂停大额申购,包括朱少醒、周海栋、王健等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绩优产品。此举旨在保持资金端稳定,确保基金组合运作和收益的整体稳定性。

近日,公募基金市场再现限购潮,多家知名公募机构宣布旗下主动权益产品暂停大额申购。其中包括朱少醒、周海栋、王健等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绩优产品,此举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11月以来,前海开源基金、工银瑞信基金、中欧基金、华商基金、富国基金以及国投瑞银基金等多家机构相继发布了限购公告。这些公告中,多数对机构投资者的大额申购进行了限制,单日申购限额多在10万元至100万元之间。例如,前海开源基金将多元策略混合的非个人投资者单日申购限额由200万元调整为10万元,而富国基金则将朱少醒管理的富国天惠成长混合(LOF)的A、C、D份额均纳入限购范围。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年末行情的逐渐分化,板块轮动加快,绩优基金经理此时选择限购,主要是为了保持资金端的稳定,从而确保基金组合运作和收益的整体稳定性。当基金净值处于相对高位时,大量新资金的涌入容易摊薄基金收益,且市场高位时基金经理难以在短时间内为大量新资金找到合适的投资标的。因此,限购成为了一种有效的负债端择时管理手段。

从业绩方面来看,这些限购的绩优产品今年均取得了不错的回报率。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1月25日,杨鑫鑫管理的工银精选平衡混合收益率达到9.52%,周海栋管理的华商优势行业混合收益率达到8.42%,均位列同类排名前25%。

此外,限购还有利于控制产品规模,避免短时间内规模过快扩张带来的风险。业内人士指出,限购有助于化解基金“船大难掉头”的问题,同时也能限制投资者因个股停牌而借道基金买入的套利行为,保护原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