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财政部与税务总局联合发布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公告,将部分成品油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9%。此举短期可能影响企业出口利润,但长期有助于行业整合优化。同时,全球石油市场将受到一定影响。

  财政部与税务总局近日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公告》,明确规定自12月1日起,将对部分成品油、光伏产品、电池及部分非金属矿物制品的出口退税率进行下调,从原有的13%降低至9%。此次调整涵盖的车用和航空汽油、航空煤油、柴油等成品油品种。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短期内,成品油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可能会压缩相关企业的利润空间,进而影响到部分企业的出口积极性。但从长远来看,这一政策调整将加速国内落后炼油产能的淘汰与整合,有助于进一步优化行业格局。

  成品油出口作为国内供需调节的重要一环,近年来经历了显著变化。随着国营及民营新炼能项目的陆续投产,以及运输燃料消费总量的逐步逼近峰值,国内成品油市场已从供不应求转变为供过于求。回顾历史,2006年国内曾暂停成品油出口退税政策,直至2016年11月才恢复,且出口退税率由0提高至当时的增值税率17%。

  自2015年起,商务部等部门开始通过配额下发力度和节奏来调整成品油出口政策。近年来,在“双碳”目标下,我国对原油进口和成品油出口实施了严格的管控政策。尽管期间有所调整,但2021年至2024年期间,中国年均成品油出口配额仍显著低于2016年至2020年的水平。今年前三批成品油出口配额已完成下发,同比小幅增加101万吨至4100万吨。

  金联创成品油分析师徐鹏表示,此次出口退税率的下调意味着退税额度减少,将导致后期出口成本上升,进而对企业出口效益产生一定影响。目前我国成品油需缴纳13%的增值税,金额约为800-1000元/吨。执行13%的出口退税率时,出口企业可获得全额退税。而出口退税率下调至9%后,汽柴油将有200-300元/吨的增值税额度无法退返企业。

  与此同时,国内成品油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依然突出。尽管近年来落后产能快速淘汰,但大型炼化项目仍在接连投产,推动总炼油能力持续增长。国投期货研究院分析师高明宇指出,考虑到明年国内仍面临大量新增炼能投放,以及柴油需求负增长、汽油消费面临达峰的挑战,成品油出口利润的回落将增加内贸市场销售压力,进一步促进炼化产能的转型升级和边际出清。

  面对市场政策带来的挑战,徐鹏建议出口企业需加强对国内外市场形势的研判,根据利润情况、内需变化及出口配额等因素,灵活调整出口策略,以最大化降低市场政策调整对出口量的影响。

  从全球石油市场角度看,能源咨询机构阿格斯认为,中国成品油出口量的减少将推动东南亚地区成品油价格上涨,对亚太地区和中东海湾地区的炼厂构成利好。然而,阿格斯也指出,出口退税率下调将增加市场对未来中国石油需求的担忧,炼油利润下滑可能降低中国的原油采购意愿,进而导致原油进口进一步下降。国际能源署在10月石油市场报告中预测,今明两年全球石油需求增幅将显著低于前两年水平,而中国在其中影响较大。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