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证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将扎实推进制度建设,更大力度引入市场中长期资金,并研究建立基金公司“逆周期布局”激励约束机制。公募行业正在加强逆周期布局,加大权益类基金销售力度,引导底部布局。

1月12日,中国证监会召开了2024年度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会上,机构司副司长林晓征明确表示,证监会将加大力度推进制度建设,并着力引入市场中长期资金。此外,他还提到,证监会正着眼于为投资者创造长期投资收益,计划建立基金公司“逆周期布局”的激励约束机制。

在市场低点和基金发行“冰点”双重压力下,公募行业正在积极采取行动以加强“逆周期布局”。近日,上海证券报记者从可靠渠道获悉,监管部门已召集头部基金销售机构进行了座谈会,旨在引导行业进行“逆周期布局”,并要求这些机构加大力度布局权益类基金,同时做好投资者的陪伴工作。

据悉,去年12月,监管层已召集各大公募机构负责人深入探讨了“强化逆周期布局”的问题,并听取了业内所面临的困难。从反馈情况来看,“销售难”成为主要痛点,特别是主动权益类基金的销售推进困难,渠道动力不足,投资者接受度低。

对此,一位基金公司相关人士表示,目前仅有指数型产品具备一定的市场,因此各大机构的权益投资布局也会更多地倾向于权益型指数。数据也支持了这一观点,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月11日,ETF的份额已从2022年末的近1.2万亿份显著提升至1.8万亿份,总规模接近2万亿元。此外,目前正在募集的新基金超过170只,其中权益类基金占多数,且被动指数型基金数量不少。

面对当前权益类基金销售不易的情况,基金销售行业人士表示,后续各家销售机构将加大推广力度,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事实上,去年一些头部代销机构已主动加大了权益类基金的销售力度,特别是在市场接受度较高的指数类基金方面。

分析人士指出,头部基金代销机构因其销售保有规模及市场影响力较大,其合理的销售引导将有利于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在当前不利的基金销售环境中,头部机构更应承担起相应的行业责任。同时,基金公司也意识到,“好做不好发,好发不好做”一直是行业惯例。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公募基金新发市场的首募规模已连续5个季度低于4000亿元。

尽管如此,业内人士仍认为当前市场虽悲观情绪浓重,但布局机会清晰可见。兴业基金表示,企业估值和盈利回升、政策支持、投融资再平衡将是支撑A股震荡上行的重要基础,后续有望延续结构性行情。永赢基金也对A股市场保持乐观,认为2024年美联储降息预期较为确定,全球流动性边际改善趋势不变,利好全球权益类资产。此外,居民消费有望逐步恢复,叠加中央财政发力、流动性合理充裕,均将支持经济回升向好。

格上理财旗下金樟投资研究员王祎认为,从历史数据来看,当前A股市场处于技术低位,值得逢低逐渐布局。从3年维度来看,A股风险溢价率已高于均值加1倍标准差,股债收益比处于均值加2倍标准差,显示A股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域,已具备中长期布局价值。但由于市场情绪尚未修复,后市可能仍有波动,建议在权益类基金的投资上采用逐步建仓、分批定投的方式。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