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资本市场正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吸引外资机构积极布局中国市场,同时中国企业也积极“走出去”。证监会推出多项政策提升外资机构来华展业便利度,并推动境内企业赴境外上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要求,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旨在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一决定强调了有序扩大商品市场、服务市场、资本市场及劳务市场的对外开放。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的步伐稳健,外资机构正积极布局中国市场,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积极“走出去”,力求在国际市场中做大做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指出,随着对外开放制度的持续优化,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及对外资的吸引力将持续增强。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中心任务,对资本市场改革作出了重要安排。证监会将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始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相关政策频出。新“国九条”强调了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与统筹开放和安全的重要性。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明确提出,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在境内设立机构。

一系列改革举措显著提升了外资机构来华展业的便利度。法巴证券(中国)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第四家外商独资券商的获批设立,花旗证券等也在积极申请中。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刘晨认为,外资机构加码在华业务布局或寻求对中国资产投资,这反映出其对中国经济和市场长期发展前景的看好。同时,相关部门持续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吸引了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

外资机构在布局中国市场的同时,也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中国经济的信任。贝莱德、富达、路博迈等外商独资公募旗下的权益类基金在二季度末维持了较高仓位,持仓重心集中在能源、医药、金融等板块。

普华永道中国市场主管合伙人梁伟坚表示,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持续提升,包括取消外资持股比例限制、放宽外资机构和业务准入条件等,这些举措让外资进得来也留得住。

在吸引外资机构的同时,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也助力境内企业“走出去”。证监会积极推动境内企业赴境外上市,尤其是推出境外上市的备案流程,对科技创新能力强、融资需求大的企业给予重点支持。

自2023年3月31日备案新规实施以来,不少境内企业已完成备案并成功境外上市。今年已有27家公司登陆美股市场,29家公司登陆港交所,且后备企业数量持续扩容。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备案新规的施行体现了我国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开放。这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政策环境,助力其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还能提升企业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港交所集团主席唐家成表示,证监会发布的五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对港股市场帮助很大。未来,港交所将进一步巩固互联互通的优势,吸引更多新兴行业的优秀科技公司赴港上市。

从近期相关部门释放的政策信号来看,中国将稳步扩大资本市场领域制度型开放,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证监会日前与多家在华外资证券基金期货机构及QFII代表深入交流,外资机构普遍对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充满信心,并表示将进一步深耕中国市场。

业内人士指出,统筹开放与安全是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原则。鼓励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参与各类业务试点,支持在华外资机构深耕中国、稳健经营,或成为政策的重要抓手。

田利辉建议,应持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提高市场透明度和运行效率,扩大市场开放范围,引入更多境外投资者。同时,还需加强投资者保护,提高市场稳定性,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互联互通,推动跨境投融资便利化。

(图片及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