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央行新增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业务,旨在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该工具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预计可更好对冲年底前MLF集中到期,增强流动性跨期调节能力。

央行周一官宣的新工具——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业务迅速落地。10月31日,央行官网新增相关公告栏目,并发布首条公告,披露了2024年10月人民银行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了5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6个月。这一操作旨在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早在10月28日,央行便宣布启用此新工具,操作对象为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原则上每月开展一次,期限不超过1年,回购标的涵盖国债、地方政府债券等。该工具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操作结果将及时对外披露。

据接近央行的人士透露,买断式逆回购定位为流动性投放工具,旨在增强1年以内的流动性跨期调节能力,提升流动性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此次推出新工具,预计可更好对冲年底前MLF的集中到期,同时带动全市场买断式回购业务发展。

与质押式逆回购相比,买断式逆回购的最大区别在于押品债券将划转到资金融出方的债券账户,而非冻结在资金融入方账户。这一改变有助于提升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安全性和国际化水平,保障极端情况下的央行资金安全。

同日,央行还发布了另一则公告,披露了2024年10月人民银行开展的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全月净买入债券面值为2000亿元。此举旨在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业内专家分析称,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不超过1年,可填补现有7天期逆回购、1年期MLF之间的工具空白。此次6个月期的操作可完整跨过春节因素对流动性的影响,预计届时资金面将保持平稳无虞。

此外,买断式逆回购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机制,能减少机构在利率招标时的“搭便车”行为,更真实反映机构对资金的需求程度。同时,该工具本质上仍是资金业务,债券过户但不出表,会计处理与市场现有买断式回购交易一致。

光大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张旭表示,买断式逆回购定位于流动性管理工具,是对现有工具操作期限的补充。此次操作期限为6个月,有望护航春节资金面平稳无虞。

另有固收人士认为,央行启用买断式逆回购短期是为流动性平衡需求,远期则是为应对货币调控框架转型需求。未来,随着存款准备金率的逐步降低,中国需要一个管理长期限资金投放的工具,买断式逆回购工具可以做先行的尝试和补充。

中泰证券固收团队指出,相比于直接买卖国债,买断式逆回购对二级市场国债价格影响较小。在逆回购到期后,央行将债券卖回给交易商,同样不会影响到二级市场供给。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