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陕西水泥价格飞涨,导致商品房成本上涨。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对水泥涨价涉嫌垄断一事立案调查。行业产能过剩,但水泥价格却持续上涨,专家提醒警惕行业协同垄断抬价。

  你或许未曾留意水泥价格的攀升,但房价的上涨定会让你记忆犹新。据《华商报》报道,陕西水泥价格飙升,已致商品房每平方米成本增加100元。换言之,购买100平方米的商品房,消费者需额外支付一万元。

  近日,陕西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对水泥涨价涉嫌垄断一案正式立案,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南都记者观察到,近年来水泥价格飙升,但产能利用率却持续低迷。究竟是何原因推高了水泥价格?专家提醒,应警惕水泥行业通过协同行为来垄断抬价。

  行业概览

  水泥价格三年翻番,行业利润或创历史新高

  水泥涨价并非孤例。继9月份上调20元/吨后,珠三角水泥价格再度上涨30元/吨。长三角、福建、湖北、江西等地亦相继传来涨价消息。

  “数字水泥”数据显示,自2016年以来,水泥成本在200元/吨左右波动,但价格已从200多元/吨涨至400多元/吨,几乎翻倍,创下近十年历史新高。

  随着水泥价格攀升,行业利润亦水涨船高。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海螺水泥净利润为152.60亿元,同比增长17.91%;华新水泥净利润为31.63亿元,同比增长52.93%;冀东水泥净利润为14.80亿元,同比增长60.82%。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1至5月,水泥行业营业收入为3666亿元,同比增长18%;利润总额为650亿元,同比增长33%。水泥大数据研究院预计,今年水泥行业利润有望突破1600亿元,再创新高。

  水泥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了政府部门的多次关注。3月,国家发改委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开展全国水泥市场价格形势调研。2018年9月,国家发改委亦曾要求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就砂石、水泥、混凝土等价格问题提交书面材料。

  深度剖析

  行业产能过剩,“环保涨价论”存争议

  强劲的市场需求是否推动了水泥价格上涨,创造了利润新高?

  事实并非如此。水泥行业亮丽的成绩单背后,隐藏着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中国水泥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水泥库存总水平处于历史低位,多数时间维持在50%-60%的较低水平。

  同济大学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旭指出,全国水泥平均产能利用率约为70%,部分省份甚至仅为50%。陕西省水泥协会相关负责人亦曾表示,陕西水泥产能过剩,关中地区产能过剩高达50%。

  “行业产能过剩,企业本应通过‘价格战’去库存,但水泥价格却持续上涨,这很不正常。”刘旭表示。

  近年来,政府部门严抓环保,要求企业错峰限产。建材行业出现了“环保涨价”的论调。不少报道认为,新一轮环保督查和市场旺季推动了水泥价格持续上涨。

  中国政法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博士后郜庆指出,政府出于环保目的要求企业错峰生产甚至停产,导致企业运营成本大幅增加。企业可能会通过涨价来转嫁成本。

  “不排除有企业因响应环保政策而成本上涨,但从水泥企业利润率的上涨趋势来看,环保只是涨价的‘借口’。”刘旭表示,假设每吨水泥利润不变,分摊环保成本后,利润率应降低。

  行业协同现象

  告诫会打击垄断行为,共谋调价仍存在

  长期关注垄断问题的学者刘旭指出,在利益驱动下,水泥行业存在协同推高价格、牟取暴利的现象。由于建材产品同质化程度高,企业难以进行差异化竞争,往往会达成横向垄断协议来操纵市场价格。

  4月下旬,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局召开建材领域垄断行为告诫会,点名中国建材、海螺水泥、冀东水泥、华润水泥、华新水泥、山水水泥等6家企业参加。

  不久后,媒体报道了两起水泥企业涉嫌垄断的案件。其中一起发生在陕西,当地22家混凝土企业反映水泥企业联合涨价。2017年至2019年间,陕西多家水泥企业同步且涨幅一致地提升水泥价格多达13次,导致商品房和装修成本上涨。

  10月,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已对当地水泥企业涉嫌垄断一案正式立案。

  连锁反应

  涨价波及下游,垄断或诱发更多垄断

  反垄断告诫会上提到,正是混凝土协会举报了水泥行业垄断。这与陕西水泥涨价案不谋而合。在陕西水泥涨价案中,混凝土企业因拒签涨价函而面临停供压力,最终选择举报要求调查水泥行业垄断涨价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曾提到,钢材、水泥、煤炭、石化产品价格高涨,行业利润约占工业行业利润的70%,给下游带来了极大的成本上涨压力。

  刘旭指出,一旦水泥企业达成垄断协议涨价,下游混凝土企业为转嫁成本往往会达成垄断协议共同涨价。今年,反垄断执法部门已查处了三起混凝土企业垄断协议案。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