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据新华社消息,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决定免去易纲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职务,任命潘功胜为新任行长。潘功胜在金融领域经验丰富,曾在多个金融机构担任要职。易纲在任期间深化利率改革,支持国民经济。当前中国经济面临总需求不足,货币政策有望进一步放松。

据新华社7月25日消息,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周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议表决决定免去易纲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职务,并正式任命潘功胜为新任行长。这一人事变动标志着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回归到党委书记、行长“一肩挑”的领导模式。

潘功胜的任命早有预兆。早在7月1日,60岁的潘功胜就被任命为人民银行党委书记,此后他多次会见外国财金政要,并代表人民银行出席国际会议。他的正式上任,意味着他在金融领域的丰富经验和卓越能力将在新岗位上得到进一步发挥。

易纲在任央行行长的五年期间,继续深化利率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并创设了多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力支持了国民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他的离任,为央行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

在易纲的领导下,中国央行稳步推进了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强化了对金控公司的持续监管,并深化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特别是LPR形成机制改革后,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效率提升,带动企业贷款利率下降,为实体经济注入了更多活力。

此外,央行在新冠疫情期间创设了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通过精准滴灌的方式支持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这些工具在疫情期间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有效地支持了经济复苏。

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中国央行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今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捷报频传,巴西、伊拉克等国家纷纷宣布将直接用人民币结算对华贸易。这一趋势预示着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即将迎来历史机遇。

易纲在离职前发表的署名文章中表示,中国的货币政策没有简单跟随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利率变化,而是坚持“以我为主”,自主性和有效性明显上升。他强调,未来要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

新任行长潘功胜长期在金融领域工作,曾两度参与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和上市。他拥有丰富的金融工作经验和卓越的领导能力,曾在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等多个金融机构担任要职。他对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也表现出了从容和淡定的态度,强调外汇市场有望保持平稳运行状态。

在当前中国经济面临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货币政策有必要进一步放松。分析师指出,未来央行可能会采取降准、降息等政策措施,以支持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也是央行的重要任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