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发布市值管理指引,长期破净公司需制定提升计划
AI导读:
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要求长期破净公司制定估值提升计划。文章分析了沪深破净公司现状、市值管理方式及中美银行股估值对比,强调市值管理需立足公司质量,综合考虑多指标评测效果。
11月15日,证监会正式颁布了《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强调上市公司需聚焦主营业务,提升经营效率与盈利能力,并鼓励通过并购重组等手段进行市值管理,特别是长期破净公司需制定估值提升计划。笔者认为,针对长期破净公司的市值管理应依据企业实际情况灵活施策。
截至11月22日,沪深两市中破净公司数量达到402家,涵盖银行、房地产、建筑、钢铁、煤炭、商业等传统行业。这些公司在较长时间内一直处于破净状态,其中银行业与煤炭行业业绩表现良好,而其他行业则表现各异,部分甚至处于亏损状态。
目前,市值管理的主要策略包括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现金分红、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披露、股份回购以及大股东、董监高增持等。对于破净公司而言,应依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市值管理方式。例如,银行业与煤炭行业等业绩较好的公司,可加大分红力度与频次,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的红利回报预期,并便利现金流模型估值。同时,适时回购股份、大股东及董监高增持,以及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与信息披露,均有助于投资者更深入地了解公司价值。
近期中美两国市场银行股的估值对比显示,A股市场银行股的平均市盈率与市净率均远低于美股市场,这表明A股银行业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具有巨大的提升空间。A股市场银行股估值偏低,部分原因在于投资者对银行不良资产的担忧。因此,银行业市值管理不仅有利于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防止国有资产低价流失、维护投资者利益,更有助于提升我国银行业的声誉,并摆脱不良资产等因素带来的过度负面影响。
对于盈利能力较弱的破净公司,市值管理方式的选择需更加谨慎。公司净资产并不能完全代表其内在价值,部分公司破净是因为投资者购买股票后难以获得回报。这类公司可能缺乏资金进行回购,即使通过贷款回购,未来也需偿还。大股东及董监高也可能因对公司当前价值的评估而缺乏增持意愿。
对于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跨行业并购重组也是一种可考虑的市值管理方式。然而,这要求公司管理人员对新行业有一定了解,以避免并购后的整合失败或失控。然而,由于许多管理人员长期在传统行业工作,可能难以具备这些条件。同时,优质的并购标的也并非随处可见,许多优秀的产业标的完全有能力独立上市。
市值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推动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合理反映其质量,而非单纯讲故事或诱导市场炒作。上市公司应立足于提升公司质量,这是做好市值管理的基础。对于盈利不佳的传统行业上市公司,同样可以围绕主营业务大胆实施技术创新,以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运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经营水平和发展质量。
对于业绩较差的破净公司,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若要成为有效的市值管理方式,关键在于不能成为向特定主体输送利益的渠道。应设定一定的经营业绩门槛,激励员工与上市公司及其他股东形成利益共同体。
市值管理举措能否得到市场的积极响应,股价能否有所提升,主要取决于市场而非上市公司。目前A股市场的炒作热点主要集中在题材概念上,而上市公司分红等市值管理举措往往未受到市场足够关注。若将市值管理纳入央企、国企负责人业绩考核,在评估市值管理效果时,不能单纯依赖股价或市值指标,而应综合考察上市公司利润提升、创新成果数量、同类型上市公司估值、市场波动等指标,以真实评测市值管理的效果。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