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总结了机构对2024年投资市场的看法,包括市场信心提振、增量资金入市、资本市场改革等关键点,并提醒投资者保持风险意识,关注潜在风险因素。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高质量发展步伐稳健推进。然而,当前国内面临着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的双重挑战,同时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不利因素也在不断增加,使得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变得错综复杂。近期,各大券商纷纷举办2024年度策略会,机构对于2024年投资市场的看法备受关注。

市场信心亟需提振

中信证券总经理杨明辉指出,资本市场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其波动反映着市场预期和信心。当前,A股市场部分投资者对于地缘形势、宏观经济、政策实施及产业升级等问题持悲观态度。但展望2024年,中国经济将继续坚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有力的政策部署将扭转社会预期,激发经济活力。申万宏源集团董事长刘健也认为,自今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活跃资本市场”以来,一系列支持政策已陆续推出,投资端、融资端和交易端等各方面的改革举措正在全面推进,旨在更好地塑造资本市场新生态。

中信证券预计,2024年市场信心将得到明显提振。国内经济活力再现,A股盈利周期稳步回升,是信心重聚的坚实基础。同时,美元加息周期结束,国内货币政策空间打开,将作为信心重聚的催化因素。此外,以引入长期资金为代表的投资端改革,将成为信心重聚的制度保障。

机构普遍认为,2024年资本市场政策将继续稳定市场流动性预期,资本市场改革将从融资端为主转向更重视投资者体验的投资端改革。其中,加大中长期资金引入力度和推动公募基金结构优化成为改革行动方案的两大看点。

增量资金入市可期

增量资金是促进A股市场回暖的关键因素。多家机构预测,2024年国内流动性或维持宽松,海外流动性将迎来拐点,权益市场有望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

中信证券认为,2024年四类投资者行为变化将为市场带来增量资金。其中,长期配置型资金将成为主力。具体表现为:主动公募调仓增配低位复苏板块,ETF承接增量资金入市;主观多头私募加仓空间较大,量化私募监管持续优化;交易型外资边际转向积极,配置型外资等待入场时机;保险等中长期资金稳步入场,成为市场的压舱石。

光大证券则认为,随着美国经济降温、通胀回落,美联储货币政策或逐步转向宽松,海外流动性拐点或将出现。同时,预计国内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中偏松态势,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随着我国经济逐步回升,海外投资者对我国经济和权益市场的看法将更加积极。此外,预计2024年保险资金将流入约1900亿元,社保资金将流入约400亿元,公募基金等资金与杠杆资金将持续流入。

东北证券也表示,虽然2023年股市资金变动受到机构资金规模萎缩的影响,但偏债基金和ETF规模占比提升、外资流出更多在于美债压力。展望2024年,基金、外资和散户资金流入有望改善。

中金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亮表示,证券公司要以国家战略为导向,发挥在连接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中的枢纽作用,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流向科技创新、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绿色发展等领域。

风险意识需加强

尽管前景看好,但各大券商也提醒投资者需保持风险意识。外资机构高盛调高了对中国2024年GDP增长的预期,但申万宏源研究策略首席分析师傅静涛认为,2024年A股具有结构性机会,但整体市场还不具备增量博弈的基础。我国经济新范式和老范式共存的过渡期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同时外循环面临激烈竞争。

华泰证券认为,核心资产可能率先反弹,全球风险资产仍处于周期上行通道,而国内增长因素也呈上升态势。预计A股有望企稳回升,同时港股也存在一定投资机会。光大证券预测,国内经济将持续恢复,2024年增速目标预计在5%左右,房地产投资有望在明年三季度回正。方正证券则预测,2024年大盘波动空间将大于本年,外部因素扰动具有一定不确定性。

此外,各大券商还提醒投资者关注明年的一些潜在风险因素,如国内经济方面地产信用修复速度,以及海外方面2024年作为海外“超级大选年”可能带来的扰动影响等。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