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随着A股、港股市场回暖,QDII基金溢价现象大幅收窄,资金开始回流中国资产。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发布溢价风险提示公告,提醒投资者关注风险。同时,原油、日本股市等领域的QDII基金产品热度明显下降。

近期,易方达基金、景顺长城基金等多家公募基金公司旗下产品密集发布溢价风险提示公告,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记者深入梳理发现,当前市场上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基金溢价产品主要集中在原油、日本股市等相关领域。

随着A股、港股市场的回暖,前期被资金爆炒的日经ETF、美国50ETF等QDII产品热度明显下降,基金溢价现象也在逐步收窄。例如,5月21日,景顺长城基金发布公告,指出其纳斯达克科技市值加权ETF近期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明显高于基金净值,提醒投资者关注溢价风险。

截至5月22日收盘,该基金产品的溢价率仍高达10.7%。今年以来,该产品已发布了多达55次溢价风险提示公告。同样,易方达原油A人民币的溢价率也高达16.57%,成为当前市场上溢价风险最高的产品之一。

据记者统计,今年以来,QDII基金已经发布了近500份溢价风险提示公告,涉及的产品主要投资于原油、日本股市等领域。以华夏野村日经225ETF为例,其年内发布的溢价风险提示公告已经达到了64次。

基金业内人士表示,原油基金普遍流通盘较小,且由于外汇额度等原因,多只基金处于场外暂停申购的状态,这导致资金只能通过场内交易,从而推高了场内价格。此外,QDII基金投资于境外市场,涉及不同货币汇率波动,不确定性较高,投资者应理性看待其溢价现象。

西部利得基金国际投资部总经理胡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QDII基金净值是其内在价值,二级市场价格围绕内在价值波动是其运行的基本逻辑。他提醒投资者,大幅溢价不是常态,最终会回归净值,应着眼于QDII基金所投资市场或资产的中长期投资价值进行布局。

随着A股和港股市场的回暖,大量QDII资金开始回流港股市场。投资者对前期被爆炒的日经ETF、美国50ETF等基金产品的投资热情明显下降,QDII基金溢价现象也大幅收窄。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5月22日,QDII基金溢价率超过5%的产品仅有3只,相比一季度大幅减少。

胡超认为,QDII基金溢价率大幅降低的主要原因包括美国通胀反弹、美联储降息预期退坡、美股震荡、日元大幅贬值等境外市场风险上升,以及中国经济增长超预期、港股市场回暖等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使得部分全球配置资金转向港股市场等避风港。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