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易日盛跨界长租:主业滞缓下的转型尝试
AI导读:
上市5周年的家装第一股东易日盛近年来陷入转型滞涨期,尝试跨界长租公寓市场,但转型之路并不明朗。今年第一季度业绩显示,公司营收增长乏力,净利润大幅下滑。业内专家指出,家装企业跨界长租需具备强大的运营能力和足够的规模。
上市5周年的家装第一股东易日盛,近年来似乎陷入了转型滞涨期。自1997年创立以来,东易日盛一直在精品家装领域深耕细作,并于2014年成功登陆深交所,迎来了高光时刻。然而,近年来其净利润增长并不明显,营收增长率也逐年下降。
尤其在2017年,东易日盛高调宣布进军长租领域,设立了长租公寓事业部。然而,其转型之路并不明朗。今年第一季度,东易日盛实现营业收入7.97亿元,同比增长11.09%,但涨幅已见缩;同时,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8亿元,同比下降28.3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更是达到了-0.9亿元,同比下降43.28%。
在国家大力推进“租售并举”的政策背景下,看好租赁市场空间的东易日盛,试图依托其多年从事大批量房产精装木作一体化装修的经验和能力,以及独有的DIM+数字化装修系统和全信息系统,进军长租公寓市场。然而,一年多过去了,东易日盛的长租公寓业务并未取得显著进展,其2018年财报中也未提及任何与长租公寓相关的内容。目前,公司已不再重点考虑长租公寓业务。
业内专家指出,家装运营和长租公寓运营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业务模式,家装企业的核心优势在于装修,对于家庭空间的理解力和供应链能力都很强,但在长租公寓领域,竞争壁垒在于运营管理能力。随着市场的成熟,精细化运营能力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然而,东易日盛的主营业务近几年增长乏力,盈利匮乏,很难有余力进行跨界。
此外,传统家装公司通常通过设计师来驱动业务和材料销售,利润大部分被设计师团队和业务员瓜分,导致毛利较低。东易日盛也曾尝试通过金融手段来拓展业务,但收效甚微。长租公寓被东易日盛视为拓展业务的一条渠道,然而,长租公寓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和专业度远高于精装修市场,跨界并非易事。
业内人士认为,东易日盛坚持跨界,除了规模以外,更直接的考虑是通过长租公寓装修做增值。然而,装修价值的溢价只能通过租赁溢价和金融回款来补充收益。对于装修公司来说,签下合同的那一刻,合同内所有金额就由金融公司垫付了,这对于商家来说,可以直接现金回款,充裕了现金池。但这也考验着企业的装修能力、运营能力、获客能力以及租赁满意度和续租率。
长租公寓目前看下来就是金融资产,参与的租客越多,资产就越大。然而,长租公寓运营者需要考虑物业资产的定价权问题,可能面临大房东涨价的风险。此外,运营能力、集客能力等风险点也都是存在的。因此,长租公寓至少得有百亿级规模,才能形成一个生意模型。
在如今的家装行业,“跨界”的思路和需求并不少。然而,家装企业做长租,怎样才能有正面效果呢?业内人士表示,关键看对行业熟悉程度。未来,长租公寓是品牌输出和资金实力的角逐。快速营建、良好招租才是关键,并提供供应商资源和户型标准。同时,长租公寓对运营能力要求比较高,高于家装的运营要求。因此,如果家装企业真要做长租公寓,运营能力是最重要的。
58安居客首席分析师张波认为,应更为客观地看待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对于专业的装修企业向长租领域发展,的确有可能培育企业自身“增长极”。但在租赁行业发展过程中,考验企业的不单是对于租赁房源装修的品质把控能力、装修成本控制能力,更重要的是房源获取和出租能力、资本运作能力、精细化运营能力。企业多元化能否成功,本质上还是要看是否具备相匹配的核心竞争力。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