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精品化之路:锤炼艺术品质,匹配用户规模
AI导读:
微短剧以其惊人的成长速度,迅速成为数字生活榜单上的佼佼者。用户规模的剧增为微短剧创作拓展题材、创新表达提供了更大空间,也为其精品化发展提供了难得契机。本文探讨了微短剧如何保持特色、增加营养、保持丰富性,走好精品化之路。
微短剧精品化之路:锤炼艺术品质,匹配用户规模
微短剧以其惊人的成长速度,迅速成为数字生活榜单上的佼佼者。用户规模的剧增不仅为微短剧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其精品化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的《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5.76亿人,占整体网民的52.4%,超越了网络外卖、网络文学和网约车用户数量。这一数字的背后,是观众和创作者共同推动的微短剧热潮。
微短剧的火热得益于观众和创作者的共同努力。短视频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接受习惯,为微短剧这一新媒体文艺形式开辟了道路。微短剧以其几分钟的时长、多反转的情节和强情绪的表达,实时嵌入用户的碎片化时间,满足了人们快速获得审美愉悦的需求。因此,微短剧逐渐覆盖了老中青各年龄层,成为人们指尖上的“精神食粮”。
与普通短视频不同,微短剧通过快节奏叙事和曲折的人生故事,吸引观众进入不同的世界。小人物的逆袭、真挚的爱情、正义的胜利……这些典型的叙事模式让观众体验到了梦想成真的快乐。据《白皮书》统计,微短剧用户的观剧诉求中,“开阔眼界”“体验不同人生”位居前列。无论是青年成长、老年生活,还是创业故事、婆媳关系,微短剧都能让观众从中看见自己,看见生活的可能。
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微短剧市场规模也在持续增长。今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达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0%。在海外市场上,中国的微短剧应用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中国文娱产品开辟了广阔的海外市场。然而,在追求流量的过程中,一些微短剧作品出现了格调不高、千篇一律的问题,这也说明微短剧在题材和主题上仍然需要更多的开拓和创新。
为了走好精品化之路,微短剧应保持其独特的艺术特性,如开门见山的“6秒原则”和紧凑的叙事方式。同时,微短剧还需要增加营养,用艺术的方式解答问题、升华情感。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机构的引导下,一些微短剧作品在厚植内涵、传递向上向善力量方面作出了探索,赢得了大量关注和点赞。
此外,丰富微短剧的素材库也是繁荣创作的必然要求。避免叙事手法的“路径依赖”,丰富微短剧的题材和类型,是吸引和留住观众的关键。作为百姓喜爱的新文艺形式,微短剧塑造了一种不同以往的文化新业态,激发了文化产业的创新活力。
如今,编剧人才扶持、人工智能赋能、IP培育运营等产业新貌令人欣喜。相关支持措施的落地生根,为微短剧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能量。虽然微短剧仍然存在着不够成熟的问题,但在观众的陪伴和反馈中,它将不断成长并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图片及文章来源:人民日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