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新政下,成品油行业迎变革
AI导读:
财政部、税务总局下调部分成品油出口退税率,行业人士认为将压缩出口利润空间,加速国内落后炼油产能淘汰整合,对全球石油市场也将产生影响。
财政部、税务总局近期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公告》,明确自今年12月1日起,将车用和航空汽油、航空煤油、柴油等部分成品油,以及光伏、电池和部分非金属矿物制品的出口退税率从13%下调至9%。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成品油出口退税率的下调,短期内或会对企业的出口利润空间造成压缩,削弱部分企业的出口积极性。然而,从长远来看,这一政策将加速国内炼油行业的落后产能淘汰整合,推动行业格局进一步优化。
成品油出口作为国内供需调节的关键手段,近年来随着国营及民营炼能项目的投产,以及运输燃料消费总量的增长放缓,国内成品油市场已从供不应求转向供过于求。此次调整是继2016年恢复退税政策后,出口退税率的一次重要调整。
商务部等部门自2015年起,通过下发配额来调整成品油出口政策。近年来,在“双碳”目标下,我国对原油进口和成品油出口实行了严格的管控。尽管2021年以来有一定程度的政策纠偏,但中国年均成品油出口配额仍低于2016-2020年的水平。今年前三批成品油出口配额已完成下发,同比小幅增加。
金联创成品油分析师徐鹏表示,退税率的下调意味着企业获得的退税额度将减少,出口成本将增加,企业出口效益将受到一定影响。具体而言,汽柴油将有200-300元/吨的增值税额度无法退返企业。
同时,国内成品油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依然突出。尽管近年来落后产能快速淘汰,但大型炼化项目的投产仍在持续,总炼油能力持续增长。国投期货研究院分析师高明宇指出,明年国内仍将面临大量新增炼能投放,叠加柴油需求负增长和汽油消费达峰的挑战,成品油出口利润的回落将加大内贸市场销售压力,促进炼化产能的转型升级和边际出清。
徐鹏建议,出口企业应加强对国内外市场形势的判断,根据利润情况、内需变化和出口配额,灵活调整出口力度,以降低市场政策调整对出口量的影响。
从全球石油市场来看,能源咨询机构阿格斯认为,中国成品油出口量的减少将推动东南亚地区成品油价格上涨,对亚太地区和中东海湾地区的炼厂构成利好。然而,阿格斯也指出,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将增加市场对未来中国石油需求的担忧,降低中国的原油采购意愿,可能导致原油进口进一步下降。国际能源署在石油市场报告中预测,今明两年全球石油需求增幅将显著低于2022-2023年的水平,其中中国的影响较大。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