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商所气温指数发布,助力实体经济识别天气风险
AI导读:
郑商所与中国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联合发布气温指数,首发试点覆盖长江中下游地区,助力实体经济更精准地识别天气风险,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18日,郑州商品交易所(郑商所)携手中国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共同发布了“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郑州商品交易所气温指数”(简称郑商所气温指数),标志着我国实体经济在识别天气风险方面有了全新的“度量衡”。此次发布活动透露,该指数的首发试点区域覆盖了长江中下游地区。
郑商所气温指数体系全面,涵盖了最低气温指数、最高气温指数、日均气温指数、候均气温指数、制冷度时指数以及取暖度时指数六个子指数。这些指数专为能源、农业等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设计,其高数据分辨率的特点有助于能源电力等行业更精准地衡量气温风险,为企业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据悉,郑商所气温指数的编制基于24小时高频气象数据,并首次将中国的气温指数回溯至1991年,形成了一个连续34年的时间序列结果。此外,为确保指数的连续稳定发布,还配套了异常情形应急处理机制。
郑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首发试点地区长江中下游,涵盖了53个基准地,包括上海这一直辖市,南京、杭州、合肥、南昌、武汉、长沙六个省会城市,以及一些重要的农业生产县和电力消费城市。未来,郑商所还将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扩展气温指数的覆盖区域。
根据气候分析和市场调研的结果,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阴冷潮湿,气温波动大且持续时间长,因此气温风险相对较高。同时,该地区也是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人口总量占全国近30%,电力负荷约占全国的24%,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的29%,因此潜在避险需求巨大。
业界专家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郑商所气温指数在国家级气象团队的支持下,结合数据、技术、标准和规范,最大程度保证了指数的权威性、合规性、抗操纵性和连续稳定性。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