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年度策略会日程出炉,研报市场繁荣背后隐忧浮现
AI导读:
券商年度策略会日程陆续发布,研报市场繁荣背后存在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分析师推荐问题公司等问题。同时,监管层已将首席经济学家纳入规范对象,以提高市场健康发展水平。
临近年末,券商们纷纷揭开2019年度策略会的神秘面纱,日程安排陆续出炉。
尽管2018年A股市场表现疲软,但这并未削弱卖方分析师的热情,研报产量依然惊人。据统计,今年来,各大研究机构已累计产出研报14.2万份,按此速度,全年有望突破17万份大关,堪称研报界的“印刷机”。
然而,在这庞大的数字背后,部分卖方分析师的表现却令人失望。他们推荐的股票屡屡出错,甚至不惜推荐问题公司,为市场留下了诸多遗憾。
近年来,研报数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从2008年的5.9万份到2017年的16.4万份,再到2018年平均每天467份的发布量,研报市场日益繁荣。其中,大型券商研究机构是研报产出的主要力量,如中信证券、申万宏源等机构均发布了数千份研报。
个股研报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今年来共发布了63722篇,覆盖了2101只沪深股票。其中,医药行业个股报告篇数最多,高达5405篇,显示出市场对医药行业的关注程度。
在这背后,是无数笔耕不辍的研究员。他们为了博得市场关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平均每位分析师今年已产出约50份报告。然而,佣金分仓模式下,研报数量对于评选虽有意义,但对于佣金的影响却微乎其微。
研报数量的剧增并未带来质量的全面提升。部分研报因缺乏深度分析和独到见解而被市场诟病。例如,在贵州茅台三季度业绩不及预期时,多家券商纷纷下调其评级,但此前这些机构却多次推荐该股。
此外,还有分析师因推荐问题公司而备受质疑。某中型券商分析师多次推荐神雾集团,甚至在自媒体质疑其关联交易、现金流恶化时仍力挺该股。然而,神雾集团最终却陷入了股价闪崩、平仓危机等一系列困境。
为规范行业行为,监管层已将首席经济学家纳入规范对象。上周五,30多位首席经济学家在中国证券业协会的召集下与监管层座谈,讨论相关规范事宜。这一举措旨在提高首席经济学家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