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分析了北向资金在股市中的作用,指出其占比较小,不应被夸大为唯一的风向标。投资者应关注各路资金动向,特别是大型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动向,以做出更科学的投资决策。

近年来,股市风向标之一的“北向资金”备受瞩目。有人认为,北向资金作为“聪明钱”,能预示投资方向。然而,分析指出,北向资金在全市场占比较小,且账户分散,夸大其指向作用并不科学。投资决策应综合考虑各路资金动向,紧扣公司基本面和个人风险偏好。

所谓“北向资金”,主要指通过沪深港通渠道进入A股市场的境外资金,占比超过七成。这些资金在中国香港和外国投资者手中,通过沪股通、深股通账户买卖沪深上市股票。尽管这些股票被登记为“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但穿透后持有人实则千差万别。同时,内资投资者也在市场中活跃操作,决策依据基本相同。

目前,中国股市上市公司数量超过5000家,市值约85万亿元,而北向资金持有的市值仅为1.95万亿元,占总市值2.3%左右。因此,将其视为投资风向标缺乏实质支撑。北向资金的投资视角虽与其他资金有差异,如跟踪国际指数配置和利差套利,但其买卖理由并不神秘,其他机构也能掌握。

市场投资风向由各路资金相互博弈形成,应关注大型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券商自营等机构的操作。鉴于信息披露滞后,可通过分析板块和个股资金进出情况寻找线索。同时,境内外套利资金对人民币汇率波动敏感,需加强汇率预期管理,防止合理套利演变为过度炒作。

经过33年的发展,我国股市机构投资者力量显著增强,包括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券商自营和外资机构等。从各国股市发展历史看,大型机构投资者凭借研究实力、资金规模和人才素质等优势,总能走在投资风向前列。因此,普通投资者应多关注这些机构的投资动向。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股市资金流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