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全球资金流向美国股市和日本股市趋势放缓,外资开始加大力度回流中国市场。机构认为A股和港股被低估,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同时,全球主要央行或开启新一轮宽松政策周期,风险资产和贵金属可能受益。

全球资金流向美国股市和日本股市的趋势有所放缓,亚太区部分股市的资金流出速度亦呈现减缓态势,外资开始积极回流中国市场。有机构分析指出,当前的A股和港股估值偏低,全球资金对高估值资产如日股的获利了结或对中国资产产生积极影响。

全球“超级央行周”已经结束,包括美国、日本、英国、瑞士等多个主要经济体的央行均已公布最新的利率决策。其中,瑞士央行的意外降息尤为引人注目。业内专家预测,全球主要央行或将在年内启动新一轮的宽松政策周期。

全球资金再配置的现象逐渐显现,从亚太区部分股市流出的速度放缓,外资开始加大力度回流中国市场。机构分析认为,A股和港股目前被严重低估,全球资金对高估值资产的获利了结可能为中国资产带来利好。

全球宽松政策周期预期升温

上周,全球十大央行包括日本央行、美联储、英国央行等陆续公布了利率决策。日本央行3月19日宣布调整货币政策框架,将短期政策利率上调至0-0.1%,这是日本央行时隔17年首次加息。美联储则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不变。值得注意的是,瑞士央行降息25个基点,成为发达国家市场降息的第一例。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大部分全球主要央行或将在下半年降息,开启新一轮的宽松政策周期。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预计美联储将在未来几个月降息,可能从6月开始。摩根资产管理也认为,美联储本次会议维持利率不变符合市场预期,并强调美国经济和劳动力市场仍然强劲。

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报告称,展望2024年,全球经济复苏势头将依旧疲软,主要经济体增长态势和货币政策走势将进一步分化。欧美央行大概率结束本轮货币紧缩周期,美元指数将逐渐走弱,流向新兴经济体的跨境资本将增加。

风险资产与贵金属或迎机遇

面对2024年的宏观变局,全球资金将流向何方?回顾2023年各大类资产表现,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超5%,但随着美联储暂停加息,收益率又迅速下降;大宗商品方面,黄金屡创新高;全球股市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主要股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亚洲主要股指的表现则比较分化。

摩根资产管理表示,从历史数据来看,在美联储升息见顶至降息前以及启动降息后,美国国债、投资等级债以及全球股票市场未来都有望获得较好的回报。景顺亚太区(日本除外)全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表示,美联储上调了对2024年美国GDP增长的预测值,对利率中值的预测继续显示年底以前会降息75个基点,预计美联储仍会于今年年内降息三次。

宏利投资管理表示,由于全球主要央行发出了最终降息的指引,再加上财政刺激政策,投资者对受益于宽松金融条件的资产类别,即发达市场股票和包括能源、工业金属和贵金属在内的多种商品的风险偏好不断上升。华安基金表示,在美联储降息周期中,美债实际利率下行有助于强化黄金的定价逻辑,黄金迎来中长期配置机会。

全球资金或出现“高切低”现象

多家机构认为,全球资金或已开始从估值较高的资产向估值较低的资产切换。Choice数据显示,截至3月25日,日经225指数今年以来涨幅显著,为全球重要指数之首。然而,随着日本市场股票估值大幅提升,资金开始出现获利了结迹象。

FXTM(富拓)首席中文市场分析师杨傲正表示,自3月起,全球资金流入速度开始放缓,相比之下,亚太区股市的资金流出速度开始减缓。从估值上来看,美股和日股的市盈率都已大幅超出其过去5年均值,而港股、泰国股市和越南股市的市盈率则低于其5年均值。因此,资金有理由慢慢撤出估值和风险相对较高的地区,转向追捧估值较低的地区。

赵耀庭称,已经连续三个月看到被动型ETF资金流入新兴市场,外国投资者配置中国市场的情况在近期有所改善。考虑到中国股市估值较低且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外国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的热情渐涨。

中国资产吸引力显著提升

机构分析指出,目前A股和港股被严重低估,资金对于高估值资产的减持或对中国资产构成利好。与此同时,综合考虑估值、基本面、政策面等因素,中国资产的吸引力正显著提升。

联博基金总经理钱峰表示,当前中国股市的估值远低于美国市场,颇具吸引力。此外,美元资产的吸引力可能会随着美联储降息而降低,部分资金将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投资机会,包括中国市场。从基本面和政策面角度来看,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内生动能继续修复,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国务院出台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的行动方案也将对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产生积极效果。

兴业证券在研报中分析称,国内经济稳健修复、汇率压力显著缓解等积极因素有望支撑外资继续回流。一方面,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时期已经过去,基本面边际企稳的迹象在持续增多。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复苏预期升温以及美元走弱,有助于外资流入。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