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二永债”发行井喷,规模超1.5万亿,利率显著下降
AI导读:
资本新规下,商业银行面临更高的资本达标要求,今年“二永债”发行规模超1.5万亿元,利率显著下降,国有六大行占据总发行量的半壁江山。
在资本新规的严格监管下,商业银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资本达标挑战,这一背景下,商业银行“二永债”(二级资本债与永续债)的发行量在今年呈现出井喷态势。
据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商业银行“二永债”的发行规模已突破1.5万亿元大关,远超去年全年的1.12万亿元。国有六大行更是占据了总发行量的半壁江山,成为发行主力。
面对资本新规带来的资本充足压力,商业银行的内源性资本补充方式已难以满足需求,因此,外源性资本补充的需求愈发迫切。今年以来,资本债和永续债的发行规模显著增大,正是这一趋势的直接体现。
发行规模持续攀升
近年来,随着行业整体盈利增速的放缓,银行通过留存利润来补充资本的能力变得愈发有限。因此,不少银行开始转向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外源性渠道,以扩充资本实力。
据股份制银行人士介绍,银行的资本补充工具主要包括永续债、二级资本债、可转债、配股、增发、IPO等。而在近年来,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的发行量相对较大,已成为各类银行常用的资本补充工具。
自11月以来,广发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苏州银行等多家银行已密集发行永续债。其中,广发银行近日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了2024年第二期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发行规模为200亿元,票面利率低至2.42%。此次发行全场认购倍数高达2.52倍,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参与。
今年以来,商业银行“二永债”的发行规模较去年全年增长了34%,显示出银行对资本补充的迫切需求。从发行主体来看,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农商行均参与其中,国有大行依然是发行的主力军。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指出,今年“二永债”发行规模显著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随着商业银行的业务扩张和风险加权资产的增长,对资本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二是今年债券市场利率中枢水平进一步下移,债券发行成本降低,为银行提供了以较低成本筹集资金的良机;三是由于城投债等信用债品种供给下降,债券投资机构面临欠配压力,对“二永债”的需求也在增长。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也表示,二级资本债是商业银行补充二级资本的常规工具,具有发行程序简便、发行门槛较低等优点。商业银行应根据市场及自身情况灵活运用多种工具补充资本。
发行利率显著下降
在发行规模持续增长的同时,“二永债”的发行利率也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
数据显示,2024年前10个月,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的发行平均利率分别为2.73%和2.56%,相比去年同期的4.25%和4.08%均有显著下降。
例如,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在近期发行的永续债票面利率均低于2.5%。这一趋势反映出在利率下行的背景下,银行抓住机遇以较低成本筹集资金。
中邮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梁伟超指出,存量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的收益率也在逐步下降。国有大行和股份行的收益率普遍在2.5%以下,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收益率相对较高,但期限也相对较长。
利率的走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供给结构。今年以来,股份行和城农商行抓住低利率机会大量发行资本债,合计发行占比达到37.5%,并且发行成本多次创新低。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