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标准成出海企业关键考量,圆桌会深入探讨合规挑战与未来趋势
AI导读:
新华财经《高端访谈》联合绿色金融60人论坛推出ESG圆桌会,深入探讨出海企业面临的ESG挑战、国内机制的完善、供应链ESG合规性确保以及未来ESG领域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中国企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出海已成为企业战略的关键一环。在此过程中,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标准逐渐成为衡量企业综合价值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
新华财经《高端访谈》联合绿色金融60人论坛(GF60)推出“碳”路司南·ESG圆桌会,就出海企业面临的ESG挑战、国内机制的完善、供应链ESG合规性确保以及未来ESG领域的发展趋势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本期圆桌会由魏雨田主持,嘉宾包括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彦辞、晶澳科技高级副总裁兼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孙广彬、GF60特聘研究员及中央财经大学可持续准则研究中心主任刘轶芳。
在全球ESG监管趋严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面临了ESG信息披露、合规性等挑战。孙广彬指出,各国政府监管机构推出的ESG标准差异大,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显著的ESG合规性挑战。同时,企业的ESG评级也会受到合规相关的影响,进而影响融资成本。刘轶芳补充,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还面临系统性可持续信息披露和专题性ESG披露的挑战。
针对国内市场如何帮助国内企业更好应对国际贸易方面的合规及挑战,孙广彬表示,随着可持续信息披露政策的出台,我国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雏形初现。刘轶芳则从经济机制角度提出,我国市场亟需完善财税机制、金融机制和市场机制等,助力国内企业应对国际贸易中的合规挑战。
彦辞指出,中国欧盟商会会员企业面临绿色能源获取渠道不足、缺乏精细化的政策指导、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待完善等关键挑战。
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孙广彬和刘轶芳均强调,企业需确保供应链ESG合规性,提升供应链韧性。企业需密切关注ESG合规政策,将ESG理念融入供应商管理框架,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并与供应链中的利益相关方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反馈机制。
作为供应链ESG管理的重点内容,链主企业在推动供应链碳计量、碳披露及减碳实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孙广彬和刘轶芳均认为,链主企业应通过提升供应商的碳管理意识,推动供应链碳减排。
展望未来ESG领域的发展趋势,孙广彬和刘轶芳均指出,ESG政策和制度正在不断演进和完善,全球ESG标准正逐步走向趋同。这些趋势将深刻影响企业的出海战略,企业需加强与国际标准的对接,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期望和全球市场的合规要求。
彦辞强调,出海企业将面临来自立法机构和消费者的多方面压力,要求在中国的业务展现出更高的透明度。在中国运营的欧洲企业也将面临日益增长的合规挑战,需要得到中国的支持,以便进行可信的第三方审计,确保其业务活动符合全球ESG立法的标准。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