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多家券商解读市场趋势与策略,重点关注并购重组热度回升、港股调整原因及前景、A股市场风格切换及化债政策对市场的影响,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国泰君安证券:聚焦“硬科技”与国资整合新趋势

2024年以来,随着政策细化落地,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热度显著回升。本轮并购重组在制度上更加友好,且方向明确,强调产业链上下游整合,重点服务“硬科技”创新与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优质国有资产重组备受瞩目,半导体、信息技术、航天军工、高端装备、医药生物等领域成为焦点,旨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科技自立自强。同时,能源资源及公共服务领域的专业化整合也在加速,新老能源、主干管网、物流港口等成为提升国家资源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和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华泰证券:解读港股近期调整背后的原因

上周,海外流动性边际紧缩导致外资流出港股。然而,MSCI中国指数与MSCI新兴市场除中国指数的PBLF折价率保持稳定,表明海外流动性而非国内因素是近期调整的主要原因。尽管三季报显示境外中资股盈利增速略降,但整体盈利预期在财报季内保持平稳,互联网与高股息板块表现优于预期。12月前市场进入“政策空窗期”,风险溢价可能在均值水平震荡。因此,港股配置应以稳健为主,关注公用、电信与互联网板块。

中金公司:港股回调后的前景展望与策略

短期内,外部扰动增多,港股市场需谨慎对待,波动可能进一步放大。然而,震荡格局仍是基准假设,不必过于悲观。国内基本面和政策发力仍是关键。近期高频数据显示生产、消费与地产有走弱迹象,需更多政策支持。在整体震荡格局下,采取“在低迷的左侧逐渐布局,在亢奋的右侧适度获利”的策略转向结构布局,重点关注行业出清、政策支持、稳定回报三类行业。

招商证券:大盘、质量风格有望重新占据市场主导

随着前期政策持续发挥作用,经济企稳回升态势初现。展望后市,中小风格补涨到位后,继续占优的概率降低。四季度进入业绩修正和年底估值切换阶段,ETF逐渐深入人心,中证A500进入批量建仓期。在此背景下,大盘、质量风格有望在最后两个月重新回归市场主导。

申万宏源证券:交易博弈规律下的市场展望

在交易博弈主导市场的环境下,市场可能暂时不反映基本面和政策面的变化。但博弈需尊重规律,顺势而为。若牛市逻辑不能一鼓作气,当前市场将处于低性价比区域。短期市场余温尚存,但跨年阶段验证期到来,市场可能面临调整压力。中期结构推荐方向不变,包括新能源、科创、港股互联网等。跨年行情偏弱,稳定资本市场预期力量将再发力,A500可能有超额收益。

中国银河证券:市场短期健康震荡,情绪依旧高涨

当前A股市场估值处于历史中等水平。随着存量政策加快落实及增量政策推出,经济基本面呈改善态势。然而,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美国对华政策面临不确定性。后市A股有望震荡上行,可重点关注基于自主可控逻辑与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的科技创新主题、“两新”主题,并继续看好红利板块。

民生证券:A股市场风格切换或将到来

A股市场正从游资风格向常态化回归,国内经济修复减弱了市场对政策预期的博弈,有助于市场向基本面回归。实物资产仍是优先推荐,包括能源(原油、煤炭)、有色(铜、铝、黄金)、船运(干散造船、油运)等。同时,建议关注金融板块(银行、保险)、建筑及红利资产的回归,如公路、铁路、港口、电力等。此外,受益于中国企业出海的资本品也值得关注。

财通证券:良性调整助力行情再上新台阶

本周市场消化前期过热情绪及中小科技拥挤现象,特朗普偏鹰预期也带来一定影响,导致行情阶段调整,成交额下降。但从中期视角看,景气数据逐步验证,具体政策接连落地,为长期基本面提供有效支撑。行情有望从情绪市逐步转向复苏市,继续上攻。后续节奏可能从风险偏好修复下小盘抢跑到政策+基本面确认修复下大盘蓝筹搭台,再到确认经济和股市向上小盘成长高弹性。配置层面,科技、金融是进攻首选,年底关注大盘蓝筹超额机会。

中泰证券:短期震荡是布局良机

伴随人大常委会会议结果未超预期,A股可能有所调整。但考虑到12月政治局会议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即,市场或逐步酝酿新一轮政策预期。因此,短期市场震荡亦是布局机会。本轮大规模化债政策能有效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利好下游央国企。与地方政府合作密切的行业如建筑、环保等或相对受益。特朗普当选带来的关税预期对创业板及出口链业绩整体承压,但对电力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等行业负面影响或有限。

方正证券:化债“上半场”与预期改善策略

市场将在短期内结束对外部因素的定价,2025年A股的核心矛盾是对国内债务周期的应对。预期改善是打破货币传导梗阻的有效手段。政策持续呵护下,股市向下调整空间不大。短期内,市场风格偏向公募重仓股。中长期来看,建议继续低位吸筹具备定价权的“安全资产”,关注一带一路国家的出海链及并购重组主题行情。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