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责险市场:赔付近亿,投保下滑,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
AI导读:
近期,保险公司2023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董责险赔付金额近亿元,但投保公司数量同比下降10%。董责险市场面临理赔难、道德风险等争议,但随着新公司法实施,预计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保险公司需积极应对挑战。
近期,保险公司陆续发布了2023年四季度的偿付能力报告,其中两家保险公司披露了董责险赔付数据,赔付金额接近亿元。然而,2023年董责险投保端却出现下滑,投保公司数量同比下降10%。这一变化引发了业内对董责险未来发展趋势的关注。
董责险,全称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旨在保障上市公司董监高在履职过程中因工作疏忽或不当行为被追究责任时,由保险公司赔偿法律诉讼费用及其他民事赔偿责任。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武建强指出,董责险是一种事前威慑与事后处理合约机制,有助于提升公司及高管的抗风险能力。
自2002年引入中国以来,董责险市场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尽管市场一度在2021年迎来爆发式增长,但投保意识不强导致市场持续冷淡。然而,随着新证券法的实施及瑞幸咖啡财务造假等事件的曝光,董责险逐渐受到上市公司的重视。2023年,尽管投保公司数量有所下降,但拟投保董责险的上市公司中,近200家是首次投保,显示出市场需求的逐步扩大。
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保险团队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董责险市场报告(2024)》显示,2023年购买董责险的上市公司中,民企占比最高,达到近75%。此外,外商投资(包括港澳台投资)上市企业购买董责险的占比也明显上升。业内专家表示,这主要是因为民企与外资企业中的董监高人群大部分是职业经理人,开始逐渐重视风险转移,投保董责险成为首选。
然而,董责险市场也面临诸多挑战。理赔难、道德风险等问题一直存有争议。数据显示,两家财险公司披露了5笔董责险赔付案例,合计赔付约9097万元。业内人士分析,已发生的董责险索赔中,最主要的原因与上市公司虚假陈述行为有关。此外,公众对董责险的认知也存在误区,部分上市公司董监高忽略了“过错推定责任”。
随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将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预计将有更多上市公司选择投保董责险。但保险公司也需积极应对董责险带来的挑战,提高精准定价能力、加强专业人才培养、考虑自身承保能力等。尽管现阶段董责险的赔付率不高,但潜在风险不容忽视。未来,董责险市场将机遇与挑战并存。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图片来源于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