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AI眼镜凭借其强交互性和便携性成为AI落地最佳载体之一,多阵营厂商竞相入局争夺市场份额。尽管市场充满期待,但AI眼镜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智能交互、个性化设计、续航等问题。未来,随着硬件成本降低和AI技术成熟,有望产出低成本、高效率的AI眼镜。

今年以来,AI硬件市场迎来了一波热潮,业界对大模型的期待逐渐从技术端转向硬件端。然而,Rabbit R1、AI Pin等产品的失利为市场带来了不少挑战,显示出AI硬件要想充分发挥大模型的效能,仍面临诸多困难。

在此背景下,AI眼镜凭借其强交互性和便携性,成为了“AI落地最佳载体”的有力竞争者。Meta、苹果等国际巨头以及国内众多厂商纷纷布局AI眼镜市场,争夺这一新兴领域的市场份额。

近日,AR厂商Rokid与时尚眼镜品牌BOLON(暴龙)携手发布了AR+AI眼镜,小度也透露将于明年上半年推出小度AI眼镜。此外,小米与歌尔股份合作的AI眼镜也计划在2025年第二季度面世,全面对标Meta Ray-ban。在此之前,华为、雷鸟、界环等多家公司已推出AI眼镜产品,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尽管AI眼镜并非新鲜事物,但要让消费者为技术买单并融入日常生活,仍需时日。目前,AI眼镜市场正处于技术驱动与市场需求的“拉锯战”阶段,未来能否重现iPhone4的辉煌,成为下一个超级硬件市场,仍充满不确定性。

为何AI眼镜受到如此多关注?在大模型井喷式发展的当下,AI眼镜无疑为市场和企业提供了最佳选择。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数量逐年增加,但高昂的开发资金并未带来预期的效益。因此,企业急需寻找大模型的落地应用,而AI眼镜凭借其小型化载体、信息密度大、沉浸式体验等特点,成为了资本和厂商的期待。

Ray-Ban Meta二代的成功为AI眼镜市场带来了希望。该产品仅用不到半年时间就达成了全球100万副的销售业绩,截至今年9月,销量已突破300万。其相对便宜的价格和强大的大模型交互能力提升了AI眼镜的实用性,吸引了更多玩家入局。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数据显示,全球智能眼镜市场价值将持续增长。在Meta成功之后,VC资本、上游供应链、品牌厂商和互联网巨头纷纷加快AI眼镜的研发节奏,期望尽早取得突破。AI眼镜市场逐渐形成了AR眼镜厂商、手机大厂和互联网巨头三大阵营,各自凭借自身优势争夺市场份额。

然而,尽管AI眼镜市场充满期待,但目前还没有哪家产品明显打开了市场。穿戴式AI硬件未来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智能交互与虚拟助理、个性化与场景适应性、小型化和轻量化设计、长时续航与能效优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这些难题的解决将是AI硬件市场突破低位徘徊窘境的关键。

尽管如此,受益于LCD、OLED供应链优势以及硬件成本的降低和AI技术的成熟,未来有望产出低成本、高效率的AI眼镜。多个阵营的厂家入局AI眼镜市场,对于用户教育、产品创新、应用拓展都具有积极意义。市场期待仍处于高位,产业链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图片来源:网络,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