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由中山大学陈玉罡教授剖析市值管理,强调创值管理作为市值管理的核心手段,提出五个维度来实现创值管理,包括产品或服务质量、管理效率、有效增长、产业链地位和资本使用效率。

陈玉罡(中山大学企业研究院副院长,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对市值管理进行了深入剖析。

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的要求,2024年央企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纳入考核体系,旨在通过市值增值带动国有资本增值。然而,市值管理不应仅仅追求表面的市值提升,而应基于创值管理,即提升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创值管理作为手段,市值管理作为目标,二者相辅相成。

市净率(P/B)等相对估值指标在企业估值中扮演重要角色,但简单依赖这些指标可能导致错误决策。例如,上市公司在收购标的公司时,若行业被高估,相对估值指标也会高估标的公司价值,导致上市公司以过高价格收购,未来可能面临商誉减值风险。

要正确使用这些相对估值指标,需深入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对于P/B小于1的公司,可能是市场错误定价或公司未来毁损价值。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市值管理策略,若属市场错误定价,应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解释企业价值;若属未来毁损价值,则应提升内在价值,即创值管理。

创值管理可从五个维度实现:一是提升产品或服务质量,通过创新或品牌掌控定价权;二是提升管理效率,降低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三是实现有效增长,关注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同步增长;四是提升产业链地位,增强谈判能力,降低应收账款和坏账风险;五是提升资本使用效率,确保资本回报超过机会成本。

总之,将创值管理作为市值管理的核心手段,在使用P/B等相对估值指标时考虑清楚背后的逻辑,并从五个维度出发做好创值管理,将有助于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实现做强做优做大的目标。

(图片来源:相关网络,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