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今年以来,上海、福建、江苏等地发布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培育方案,提出壮大耐心资本、深化拟上市企业服务等举措。专精特新企业作为经济转型的关键力量,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成为推动创新、促进就业的重要力量。

专精特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今年以来,上海、福建、江苏、湖南、湖北、陕西等多地发布了有关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培育方案或行动计划。这些方案提出壮大耐心资本、深化拟上市企业服务等具体举措,推动资本精准赋能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作为经济转型的关键力量,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专精特新企业聚焦细分领域技术突破,是补链强链的重要一环。同时,它们研发投入高,有利于创新生态的构建。这些企业的集聚能够显著提升区域竞争力,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多地培育方案体现“量质并重”

中小企业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的重要力量,而专精特新企业则是中小企业的佼佼者。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已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万余家。今年以来,多地设立目标,助力专精特新企业成长壮大。上海计划到“十五五”期末,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2万家;福建则计划新培育100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

陈雳认为,各地专精特新培育方案既设定数量目标,又通过梯度培育、产业链协作等措施推动企业成长,体现了“量质并重”的逻辑。中央财经大学研究员张可亮表示,这些方案有助于推动产业链升级、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并实现普惠金融目标。

在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方面,上海提出形成总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的基金群,面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大直接投资力度。江苏则从建立上市后备企业库等方面提出措施,计划每年摸排不少于200家有上市意愿的专精特新企业。

陈雳分析称,当前政策强调壮大“耐心资本”与强化专板建设,二者形成互补效应。耐心资本能够缓解企业早期研发的资金压力,而专板建设则通过梯度培育和转板机制缩短企业上市周期。

专精特新企业在资本市场的集聚效应显著。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4月15日,A股市场共有1964家专精特新企业。这些企业覆盖机械、电子、生物医药等核心行业,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

陈雳认为,专精特新企业的技术突破直接带动上下游产业升级。同时,资本市场通过北交所快速审核机制等制度设计,吸引更多企业上市,形成“增量突破”效应。诸海滨则表示,专精特新企业为资本市场提供了更多优质投资标的,有助于提高资本市场的活跃度和资源配置效率。

谈及进一步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措施,陈雳建议优化多层次市场衔接、引导长期资本倾斜、创新金融工具与服务。诸海滨则建议进一步发展和活跃北交所与新三板市场,开发更多适合中小企业的再融资机制。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