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商业航天正处于快速健康成长阶段,全产业链实现快速发展。多家商业航天企业已开启太空旅游、商业探月等领域布局,载人飞行需求旺盛,亚洲地区载人飞行市场仍待开发。政府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应用示范,促进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载人飞行在亚洲仍为蓝海市场。”有业内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日前,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发布的《“十五五”商业航天发展思路与路径》显示,中国商业航天正步入快速健康成长阶段,全产业链迎来迅猛发展。

我国多家商业航天公司已着手布局太空旅游、商业探月等领域。民营太空飞船企业北京紫微宇通科技有限公司透露,计划在2027年或2028年实施入轨级载人飞行试验,今年将开展多项实验,预计进行20次以上无人飞行验证后,再推进载人飞行,确保安全可靠。

放眼全球市场,商业航天载人飞行需求强劲。欧美地区亚轨道市场已高度垄断,但亚洲地区载人飞行市场仍待开发。

2024年10月,江苏深蓝航天有限公司在直播间推出两张次亚轨道载人旅行飞船船票。据深蓝航天董事长介绍,该飞行任务定于2027年执行,采用可回收火箭与载人飞船组合。

此外,多家上市公司亦表示有望从太空旅游产业发展中受益。

超捷紧固系统(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太空旅游将开启商业太空探索新篇章,为太空资源开发等新兴产业奠定基础,随着太空旅游商业化进程,商业航天等太空经济行业将迎来新机遇。

北京华力创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卫星应用领域拥有丰富技术,已研制多款产品,广泛应用于市场。公司持续关注低轨卫星行业发展,卫星互联网组网成功后,相关市场有望增长,公司将积极开拓。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应用示范,促进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业内人士认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商业航天从“新增长引擎”提升为“新兴产业”,显示其战略地位提升,产业化速度加快。目前,我国商业航天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数据显示,截至4月14日,2025年我国已注册5888家商业航天相关企业,同比增长46.7%,现存7.5万家相关企业。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