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政策红利释放助力高水平开放
AI导读:
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标志着自贸港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政策红利不断释放,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年均增速超35%,外资企业数量增长迅速。下一步将加快推进核心政策落地,打造引领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意味着海南全岛由‘境内关内’向‘境内关外’的海关监管特殊区域的转变,也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由起步阶段向实质性运作的转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海南自由贸易港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近日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这一转变,无疑为海南自贸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迟福林认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实施已近5年,海南自贸港以贸易投资自由便利为核心的政策制度体系基本成型,自由贸易港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封关在即,政策红利正不断释放。
从关键数据来看,海南自贸港自“零关税”政策实施以来,已惠及众多企业,减免税额巨大。同时,在海南自贸港高水平开放政策利好下,海南对外贸易跃上新台阶,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年均增速均超过35%。新设外资企业数量逐年增长,实际利用外资增速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面对这样的成绩,迟福林表示,下一步应当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快推进重点核心政策落地,包括金融、数据为重点的“一线”开放政策落地,以及以加工增值30%货物内销免关税为重点的“二线”政策优化等。这将有助于海南自贸港进一步融入国际规则,同时保持与内地市场的紧密联动。
在封关后,海南自贸港将打造成为国内国际市场重要交汇点,服务于打造重要开放门户的战略目标。这需要以自由便利为原则,实现高水平开放的重要突破。同时,海南自贸港还将依托其地理和经济优势,强化物流体系建设及与东盟国家口岸间的协调合作,提升在中国-东盟跨境供应链中的服务作用。
此外,迟福林还强调了海南自贸港在国内高水平开放格局中的独特位置。作为对标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的自由贸易港,海南自贸港不仅要在贸易及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取得突破,还要在行政等制度集成创新领域进行探索。其根本目标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面对全球贸易新形势,海南自贸港将发挥特殊作用,在反制美国“对等关税”、促进和维护全球和区域自由贸易进程中贡献力量。2025年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之年,建议海南自贸港通过全面实施“零关税”形成开放优势,打造面向东盟、中东等重点区域的单边开放新前沿。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