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我国首次在模拟微重力环境下实现“太空级”3D打印技术突破,打破国外长期技术垄断。随着国家持续加大支持,3D打印行业有望实现加速整合与技术迭代,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630亿元。上市公司正加速布局3D打印赛道,投资者需关注全产业链的长期价值。

近日,我国首次在模拟微重力环境下,应用冷阴极电子枪实现“太空级”3D打印。这一重大进展打破了国外长期技术垄断,引发资本市场对3D打印行业的高度关注。3D打印,又称增材制造,融合了多项先进技术,正迎来快速发展。

北京科方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张新原表示,“太空级”3D打印对各方面要求极高,此次突破意味着我国在高端增材制造领域已具备国际竞争力。随着国家持续加大支持,3D打印行业有望实现加速整合与技术迭代,相关上市公司有望迎来需求爆发。

技术方面,近年来我国已逐步实现部分3D打印设备关键零部件的进口替代。政策方面,国家也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3D打印行业的发展与创新。据报告预测,到2025年,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将超过630亿元。

面对快速增长的市场,上市公司正加速布局3D打印赛道。如华曙高科,作为全球极少数同时具备3D打印设备、材料及软件自主研发与生产能力的企业,其销售规模位居全球前列。此外,西安铂力特、深圳光韵达等公司在3D打印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当前,产业变革正在加速3D打印行业格局重塑。投资者需关注技术突破带来的短期催化,更需把握全产业链的长期价值。具有研发创新能力及市场布局的企业将在产业变革中更具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