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在南京召开,专家学者围绕6G网络弹性、6G内生安全等技术趋势展开交流,旨在构建6G原生弹性网络。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提出超融合网络架构,解决网络安全问题。设备安全是网络弹性的基础,6G高质量发展需要智能安全的弹性网络。

2025年4月10日至12日,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在南京召开。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6G网络弹性、6G内生安全等技术趋势展开了深度交流,旨在构建6G原生弹性网络。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提出了超融合网络架构,旨在探索网络安全、功能安全和数据安全的三重突破。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机构也在智能内生、架构设计、AI赋能等方面进行了实践。

网络弹性被视为实现6G愿景的关键质量属性。邬江兴指出,6G存在两大核心难题,一是6G愿景是否存在,二是6G网络弹性如何实现。面对网络安全威胁从“信息域”扩大到“信息域+物理域+认知域”的新质安全问题,邬江兴提出了超融合网络架构基础设施,为6G核心弹性网络发展提供了创新路径。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所主任卢丹强调,设备安全是网络弹性的基础能力。构建具有全球共识的统一、科学、客观、可验证的设备安全标准是有效路径,同时需要启动6G内生安全及终端安全等关键技术攻关和原型系统研发。

中国电信研究院副院长李安民表示,6G高质量发展需要智能安全的弹性网络。通过网络智能、安全基因的注入,实现6G网络弹性定制和快速重构。北京邮电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南国顺则展示了大语言模型在6G安全中的潜力,推动了6G安全从被动防御向主动演进转型。

中国联通研究院网络安全研究部总监徐雷表示,6G安全架构应与网络架构同步设计,实现网络原生对弹性安全服务的支撑。中国联通提出了6G网络弹性架构,并基于AI实现对网元内生安全原子能力和各类安全资源池能力的弹性编排和部署。

展望未来,提升网络韧性和容灾能力,推动弹性安全架构标准化进程,对安全新技术进行系统化、体系化、平台化布局,将是6G网络弹性安全发展的关键。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