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器人成资本新宠,AI技术加速渗透
AI导读:
医疗器械领域,医疗机器人备受资本市场关注。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上,多款创新医疗机器人亮相,AI技术加速向手术机器人等领域渗透。业内人士指出,医疗机器人产业将迎来更多技术创新,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医疗器械是AI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医疗机器人赛道颇受资本市场关注。中国证券报记者实探了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CMEF)“医疗机器人专区”,拥有“数智脑”“数智眼”“数智手”的骨科智能手术机器人,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智能微型脊柱手术机器人等新品在展会上集中亮相,吸引了众多目光。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智能传感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深度应用,医疗机器人产业将迎来更多的技术创新与突破,为医疗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在人气爆棚的医疗机器人专区,各类“黑科技”精彩纷呈。长木谷,一家专注于骨科人工智能与手术机器人解决方案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携其ROPA骨科智能手术机器人亮相。这款手术机器人搭载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模拟资深专家的思维,通过“数智脑”“数智眼”及“数智手”实现精准手术路径规划,控制精度突破亚毫米级别,覆盖全国多家医疗机构。
今年2月,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图迈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正式获批上市。此次展会上,记者见到了这款新品,不少参展人员尝试操作。该手术机器人由医生控制台、患者平台和影像平台三部分构成,临床应用于妇科、泌尿外科等科室,以微创伤方法完成复杂手术,术后恢复快。
睿触科技则带来了自研的穿刺手术导航定位系统RC120,拥有全球首创的“CT影像和智能传感一体化”技术,用于活检、消融等手术场景,辅助医生安全、高效、精准地完成手术。
国信证券、东吴证券等机构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慢性病发病率的增加,医疗机器人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特别是康复机器人和辅助机器人市场。AI技术正加速向手术机器人等领域渗透,推动医疗机器人产业的创新发展。
柔性医疗机器人领域迎来新机遇
在本届CMEF展会上,“机器人与智慧医疗高峰论坛”近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举行。会上,上海市柔性医疗机器人重点实验室正式揭牌,依托上海市同仁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建设。
该实验室致力于新型材料、柔性驱动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攻关,研发普惠化、智能化的医疗机器人产品,探索改善人类健康新思路。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创始院长杨广中介绍,深度学习、材料科学等进步正塑造着机器人技术的未来,柔性机器人为克服传统机器人限制提供了新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旭在会上展示了国产手术机器人远程外科的创新突破,实现远程丝滑操作,关键技术指标全球领先。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