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在南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指出6G需在5G基础上实现六大变革,包括消费体验升级、行业投资回报平衡等,并呼吁全球合作破解技术割裂风险,推动6G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缴翼飞实习生王嘉琪南京报道

  4月10日,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在南京召开,探讨5G向6G技术过渡的变革。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指出,6G需在5G基础上实现消费体验升级、行业投资回报平衡、空天地一体化组网等六大跨越。

  邬贺铨强调,6G需以“更便宜、更快、更安全”的目标重构通信生态,并呼吁全球合作破解技术割裂风险。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国5G基站已达425.1万个,5G基站占移动电话基站总数达33.6%。但5G用户实际感受未达预期,行业个性化和标准化碎片化及成本问题制约了5G发展。

  邬贺铨指出,5G相对4G在频效和能效上优势突出,但5G基站密度仅为4G的60%,覆盖信号强度和用户密度则需200%~300%。然而,5G的动态资源分配机制可通过智能休眠节电40%,全生命周期成本也低于4G。

  对于6G基站建设,邬贺铨表示,6G基站总体能耗将增加,但单位比特能耗会下降,采用分布式基站建设方案或可验证单基站能耗是否增加。

  邬贺铨认为,6G时代将出现六大变化,包括消费应用体验升级、行业应用投资回报平衡难题、空天地一体等新场景、网络架构复杂性与多样性变革、人工智能算力与实时性考验,以及国际形势对标准统一的挑战。

  他指出,6G需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确保消费应用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6G在行业应用中需平衡投资回报与严苛要求,如工业自动化、智能交通等领域。

  此外,6G需实现空天地一体化,兼容不同设备和场景;构建灵活智能的网络架构,适应不同应用场景需求;并发挥人工智能作用,提高网络智能化水平。

  但当前国际形势对6G标准化和产业化带来挑战,需全球科研人员共同努力,在技术创新、标准制定、产业合作等方面不断探索。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