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中国元素作品和产品进军国际市场。然而,文化差异、商业运作模式不成熟等问题制约中国元素在海外市场的拓展。突破文化壁垒,实现跨语境共鸣成为关键。

  随着中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作品和产品开始进军国际市场。从动漫、影视到游戏、文创产品,中国元素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崭露头角。然而,尽管《哪吒2》等作品在国内取得了巨大成功,在海外市场却遭遇了文化差异、商业运作模式不成熟以及推广经验不足等多重挑战。

  这些因素成为制约中国元素在全球市场进一步拓展的关键。如何在保留文化内核的同时,实现跨语境共鸣?如何构建国际化的产业生态,让东方叙事真正融入世界舞台?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众多优秀作品出海遇阻

  《哪吒2》自上映以来,票房持续飙升。截至4月8日,其海内外票房已超过150亿元人民币,荣登中国票房榜榜首,并在世界票房榜中名列前茅,彰显了中国动漫产业的强劲实力。然而,尽管在国内票房与口碑双丰收,但在海外,《哪吒2》的影响力却大打折扣。

  海外票房仅占国内票房的零头,且海外观众多为华人,当地观众追捧度不高。同样,其他如《长津湖》、《美人鱼》、《陈情令》、《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在国内颇具影响力的作品,在海外也表现平平。一些现实主义题材的影视剧,在海外市场的热度和播放量也远低于国内。

  此外,国产游戏、文创产品、传统手工艺品等中国元素产品,在海外市场的表现也时常不尽如人意。以《王者荣耀》的海外版《Arena of Valor》为例,虽然在东南亚国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欧美主流市场,其市场占有率和玩家活跃度却远不如当地热门游戏。

  这些案例表明,中国元素在海外传播过程中,不能简单照搬国内成功模式,而需深入研究海外市场特点和需求,解决文化差异、商业运作等问题。

  突破文化壁垒是关键

  影视产业研究者张峰认为,文化差异是中国元素在海外难以火爆的重要原因。以《哪吒2》为例,影片中的中国神话传说和传统价值观,对中国观众来说耳熟能详,能产生强烈情感共鸣,但海外观众由于缺乏相应文化基础,理解起来存在困难。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在翻译和传播过程中也容易出现理解偏差,进一步加大了海外观众的认知障碍。在商业运作上,中国也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缺乏有效的国际传播渠道和营销策略。

  要解决这些问题,张峰建议缩小文化障碍,照顾海外市场的文化特点、价值观和受众喜好。对于游戏、传统工艺品等,可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提供沉浸式中国文化体验,并与海外创作者和文化机构合作,共同创作具有跨文化特色的作品。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中国元素依然具备诸多优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文化交流的频繁,中国元素作品将更加多元化,覆盖不同受众需求。同时,全球市场对中国故事需求旺盛,中国元素有望征服更多人。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