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发布中医类医疗服务价格立项指南
AI导读:
国家医疗保障局近日举办中医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解读会,发布了五批中医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全面覆盖中医诊疗服务。国家医保局连续五年指导各省份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中医类价格调整力度领先。未来还将继续编制发布立项指南,优化医疗服务价格政策。
近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在北京举办中医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解读会。据活动透露,国家医保局已陆续发布了涵盖灸法、拔罐、推拿、中医外治、针法、骨伤及特殊治疗等五批中医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全面覆盖了中医诊疗服务领域。
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直接影响医院与患者利益。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负责人张雯介绍,过去五年,国家医保局持续引导各省份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并将中医类服务作为优先调价对象。统计显示,全国医疗服务价格稳步上升,结构日益优化,中医类服务价格调整力度在各学科中领先。
在新增价格管理上,国家医保局简化流程,加速审核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推动中医临床创新项目尽快应用于实践。同时,在五个试点城市和三个试点省份探索医疗服务价格新机制,充分体现中医传承与创新。
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指导中心价格管理负责人唐菲指出,中医类立项指南具有多项亮点:一是鼓励技术创新,对新价格项目友好;二是扶持高质量医疗技术,对手法要求高的针法、骨伤技术,探索按医生级别定价;三是促进成果转化,设立“仪器针法”价格项目,解决创新成果收费难题。
张雯表示,过去各地中医类项目数量差异大,多至600余项,少则100余项。现在,指南整合服务产出相同的项目为99项,内容更全面。各地特色针法,如非物质文化遗产针法,可直接纳入“特殊手法针法”收费。
此外,指南调整部分项目计价单位,如针法由按“穴位”收费改为按“次”收费,突出技术价值。对高要求针法、骨伤项目,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可在主项目基础上加收费用,如北京市中医针法类项目中主任医师最高可加收60%。
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中医中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徐伟伟强调,指南发布意义重大,将促使中医机构重视传统疗法,使中医服务更多样、更规范,推动中医产品研发。价格项目拓展将激励企业研发更多优质针、罐器械,加速中医药产业现代化。
据悉,国家医保局已累计发布27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预计还将发布约10批指南,规范整合原有价格项目,畅通新技术收费通道。
未来,国家医保局将继续按照改革要求,科学编制各学科立项指南,指导地方医保部门执行,听取临床意见,回应疑惑,组织培训,不断优化医疗服务价格政策。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