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文旅市场强劲复苏,消费新动能显现
AI导读:
清明假期,全国国内出游人次和消费总额双增长,文旅市场展现出十足的韧性与升级潜力。文旅融合新业态激发新动能,供给侧创新突破,政策工具箱精准发力,为消费复苏注入强劲动能。
清明假期,文旅市场火了。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清明节假期3天,全国国内出游1.26亿人次,同比增长6.3%;国内出游总花费575.49亿元,同比增长6.7%。文旅市场强劲复苏,展现消费新活力。
清明假期数据表明,中国消费市场依然表现出十足的韧性与升级潜力,假日经济与文旅融合新业态持续释放内需活力,为稳增长注入新动能。文旅市场的新变化、新趋势值得关注。
在出游人次与消费总额双增长的数据背后,清明假期文旅市场的结构性变化更具观察价值。

消费市场的韧性来源于供给侧的创新突破。相关平台数据显示,清明假期国内体育赛事、音乐演出相关旅游搜索热度同比激增48%,部分热门研学产品提前20天售罄。文旅融合激发消费新动能。
各地也纷纷推出文旅跨界融合新供给,以文化内核重塑消费形态。成都、眉山、雅安三地联合推出“跟着苏堤春晓游四川”,围绕国家大剧院在川演出“观剧惠游”,带动三苏祠、瓦屋山等景区热度提升。
结合清明期间节气特点,赏花、登山等踏春项目受到大多数人的青睐。传统文化活动也备受追捧。
文旅融合新场景为消费复苏注入强劲动能。清明假期间,主题乐园门票预订量飙升,近一周某平台上的主题乐园门票预订规模同比增长近50%。
各地创新文旅项目,如郑州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创新模式,清明小长假累计接待游客16.21万人次,同比增长6.59%。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蕴含消费升级的巨大潜力,外资品牌纷纷加码中国“快乐经济”,如上海乐高乐园公布票价方案。
政策工具箱的精准发力巩固了市场回暖基础。文化和旅游部推出32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各地也出台优惠政策激发消费需求。
多地发放文旅消费券,通过“政府补贴+企业让利”模式,有效撬动消费杠杆。人性化的城市治理措施也激发了消费活力。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专项措施推动消费提质升级。随着相关政策持续发力,一个更具韧性的“政策—市场—民生”协同体系正在形成。
(“三里河”工作室)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