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清明假期,全国国内出游人次和消费总额双增长,文旅市场展现出十足的韧性与升级潜力。文旅融合新业态激发新动能,供给侧创新突破,政策工具箱精准发力,为消费复苏注入强劲动能。

  清明假期,文旅市场火了。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清明节假期3天,全国国内出游1.26亿人次,同比增长6.3%;国内出游总花费575.49亿元,同比增长6.7%。文旅市场强劲复苏,展现消费新活力。

  清明假期数据表明,中国消费市场依然表现出十足的韧性与升级潜力,假日经济与文旅融合新业态持续释放内需活力,为稳增长注入新动能。文旅市场的新变化、新趋势值得关注。

  在出游人次与消费总额双增长的数据背后,清明假期文旅市场的结构性变化更具观察价值。

  消费市场的韧性来源于供给侧的创新突破。相关平台数据显示,清明假期国内体育赛事、音乐演出相关旅游搜索热度同比激增48%,部分热门研学产品提前20天售罄。文旅融合激发消费新动能。

  各地也纷纷推出文旅跨界融合新供给,以文化内核重塑消费形态。成都、眉山、雅安三地联合推出“跟着苏堤春晓游四川”,围绕国家大剧院在川演出“观剧惠游”,带动三苏祠、瓦屋山等景区热度提升。

  结合清明期间节气特点,赏花、登山等踏春项目受到大多数人的青睐。传统文化活动也备受追捧。

  文旅融合新场景为消费复苏注入强劲动能。清明假期间,主题乐园门票预订量飙升,近一周某平台上的主题乐园门票预订规模同比增长近50%。

  各地创新文旅项目,如郑州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创新模式,清明小长假累计接待游客16.21万人次,同比增长6.59%。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蕴含消费升级的巨大潜力,外资品牌纷纷加码中国“快乐经济”,如上海乐高乐园公布票价方案。

  政策工具箱的精准发力巩固了市场回暖基础。文化和旅游部推出32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各地也出台优惠政策激发消费需求。

  多地发放文旅消费券,通过“政府补贴+企业让利”模式,有效撬动消费杠杆。人性化的城市治理措施也激发了消费活力。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专项措施推动消费提质升级。随着相关政策持续发力,一个更具韧性的“政策—市场—民生”协同体系正在形成。

  (“三里河”工作室)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