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AI导读:
科技成果转化是将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当前,全球科技创新活跃,科技成果转化成为抢占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的重要举措。产学研深度融合、完善体制机制、构建良好生态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
科技成果转化是将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科技成果转化已经成为各国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赢得战略先机的关键举措。在财经领域,这一趋势同样显著。
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方式。在河北省阜平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温室大棚里的香菇茁壮成长,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中国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局副局长张熠表示,他们推动更多农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同时,中国农业科学院还通过成立科企融合发展联合体、派驻技术服务团队等手段,探索科研单位和农业龙头企业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些举措,无疑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持续提升,科技创新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充沛。多地针对技术合同设立指标,提出明确目标,如湖北省提出到2026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7000亿元,技术合同成交省内落地转化率70%以上。这些目标的提出,进一步彰显了我国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视。
为了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我国先后修订多部法律法规,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为科技成果转化创造了良好政策环境。然而,仍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如中介机构与人才队伍缺乏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地纷纷出台创新举措。北京、上海试点“勤勉尽责”条款,宽容转化过程中的非主观失误;四川省推行“先确权、后转化”,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些创新实践,为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此外,我国还着力推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体系建设,产学研融合向深拓展。高校院所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转移机构和转化服务平台数量不断增加,这些机构和平台在促进科技成果供需有效对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些高新技术型企业通过构建起深度合作生态,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这些企业的成功经验,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有益借鉴。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畅通供需对接、完善配套服务等措施,优化技术要素市场,营造良好创新氛围,构建优质转化生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