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发布,商业化落地进程加速
AI导读:
湖北省医保局发布全国首个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标准,标志着脑机接口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的路径被打通,商业化落地进程加速。脑机接口技术作为前沿科技,在医疗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和优势,市场预测其规模将持续增长。
让瘫痪者行走,让失语者说话,用“意念”完成精细动作……借助脑机接口技术,这些科幻情景正逐步变为现实。随着脑机接口服务被正式定价,其产品落地进程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3月31日,湖北省医保局发布了全国首个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标准。其中,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定为6552元/次,侵入式脑机接口取出费为3139元/次,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则为966元/次。这些价格为全省最高限价,不得上浮,下浮则不受限制。
事实上,这是继今年3月12日国家医保局发布《神经系统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后,全国首次为脑机接口医疗服务明确定价,填补了该领域在医疗服务价格方面的空白。对此,强脑科技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湖北省医保局此次明确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标志着脑机接口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的路径已被打通,其商业化落地已指日可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主任医师杨艺也表示,该政策将推动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迈上新台阶,其生态模式得到了充分肯定。这不仅将提振临床转化的动力,坚定市场发展的信念,还将促进大众治疗观念的转变。
前沿技术首次被定价
“以往,很多老百姓甚至外科医生都认为脑机接口技术遥不可及。”杨艺透露,在每次脑机接口产品相关的会议上,他总能听到一些吐槽的声音,认为脑机接口技术就像电影里的科幻场景一样玄乎,更像是一种表演性质的展示。
然而,随着政策的持续发力,脑科学的“登月计划”正变得越来越近。在杨艺看来,这是政策首次大力支持并推动处于第一阶段的技术走向医疗民生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深远意义。
自2021年“十四五”规划将脑机接口技术列为颠覆性重点扶持技术之一以来,该领域的研究以及资本的关注度持续上升。2024年,脑机接口技术全面踏入临床阶段,9月29日,国家药监局确定了《采用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术语及定义》等两项推荐性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制订计划,旨在将其转为国家标准,为其在国内的商业化之路进一步铺平道路。
在此背景下,2025年脑机接口的收费问题被提上了日程。3月12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了《神经系统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其中为脑机接口新技术单独立项,并设立了相关价格项目。这意味着,一旦脑机接口技术成熟,其快速进入临床应用的收费路径已经铺就。
两周后的3月31日,湖北省医保局迅速落实了相关价格项目并制定政府指导价,为脑机接口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政策保障,促进了高水平医疗创新技术的成果转化和临床应用。
此外,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扩大。近年来,该技术不断发展,应用边界逐步拓展,在神经功能缺陷如偏瘫、失语患者以及帕金森、癫痫、抑郁症等功能性神经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巨大的优势和潜力。
脑机接口技术通过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直接连接,读取大脑意图并将其转化为计算机指令,实现人与机器或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这一技术主要分为非侵入式和侵入式两类,各自具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和优势。
随着脑机接口技术在全球医疗领域受到高度关注,其市场潜力巨大。麦肯锡预测,全球脑机接口医疗应用市场规模有望在2030年达到400亿美元,2040年更是将达到1450亿美元。这一巨大的市场潜力正吸引着众多科技公司和研究机构在该领域的投入。
然而,在高速发展的背后,强脑科技也对人才短缺问题提出了担忧。脑机接口是多学科交叉领域,需要神经科学、人工智能、电子工程、临床医学等多领域的人才。因此,高校和企业需要共同努力,培养更多能在脑机接口领域发挥专长的人才。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