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浙江正通过提升货物进出口便利化水平、降低船舶运营费用、提升港口通过能力,服务企业降本增效。去年起推广“集装箱海运准点降本”计划,惠及宁波舟山港等多艘船舶,减少待港时间,助力航运企业节约运营成本。同时,创新推广‘浙江e港通’模式,提升物流便利性和效率。

  中新网杭州4月2日电(鲍梦妮)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一流营商环境,作为中国东部经济强省的浙江,正通过提升货物进出口便利化水平、降低船舶运营费用、提升港口通过能力,服务企业降本增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一举措旨在进一步优化浙江的营商环境,促进外贸增长。

  4月2日,在浙江省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总工程师罗松介绍了上述内容。

发布会现场。鲍梦妮摄

  浙江是对外开放大省,其90%以上外贸货物通过港口运输。去年起,该省海事部门加快推广“集装箱海运准点降本”计划,帮助国际航行集装箱船舶全程以经济航速预约进港、准班到港。2024年以来,该计划惠及挂靠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的船舶907艘次,减少船舶待港时间1.27万个小时,助力航运企业节约运营成本约3.2亿元人民币,显著提升了物流效率。

  宁波舟山港以其港大、货多、船密的特点著称。为解决国际船舶在泊非作业时间过长问题,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联合各口岸单位,实施优化查验、完善登临、数据共享等措施,大幅提高船舶周转效率。目前,宁波舟山港国际航行集装箱船舶在泊非作业时间平均缩减40分钟,港口通过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进一步优化了浙江的港口服务。

  “自去年以来,我们创新推广‘浙江e港通’模式,将浙江海港的海关服务、港口服务、船公司服务全面前移到中国内陆地区,使企业在‘家门口’就能提箱、报关查验、预约进港。”罗松表示,这一举措实现了“两关如一关、两港如一港、陆港如海港”的目标,货物装箱时间提早1天—2天,准班出运率超过90%,极大提升了物流便利性和效率。

  此外,针对新能源车出口快速增长的现象,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还会同边检、海关、海事等单位优化口岸监管服务。今年1月—2月,宁波口岸累计出口新能源汽车2.69万辆,同比增长439%,显示出浙江在外贸领域的强劲增长势头。(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