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家医保局近期持续推动建立医保药品追溯码监管体系,要求销售环节按要求扫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所有医药机构2026年1月1日起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同时强调公众应妥善处置空药盒,撕毁追溯码,防止非法转卖药品。

  国家医保局近期不断推进医保药品追溯码监管体系建设。2025年4月2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官方通知,提醒公众在药物服用完毕后撕毁空药盒上的追溯码,以确保药品安全。

  药品追溯码,作为药品的“电子身份证”,由一系列数字、字母或符号组成,被明确标识在药品包装盒的显著位置。这一举措旨在提高药品的可追溯性和安全性。

  自今年1月1日起,国家医保局已正式启动药品追溯码的监管应用。此前,3月19日,国家医保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药品追溯码在医疗保障和工伤保险领域采集应用的通知》。通知规定,自2025年7月1日起,销售环节需按要求扫码后方能进行医保基金结算,而到2026年1月1日,所有医药机构均须实现药品追溯码的全量采集上传。这意味着,我国医保基金监管即将进入追溯码强监管的新时代。

  国家医保局强调,追溯码是药品的唯一标识,建议医保购药者只购买包装上有追溯码的药品,并警惕没有追溯码或被撕毁、损毁的药品。同时指出,对于2026年1月1日起所有销售的药品,必须实现追溯码全覆盖。但需注意,住院拆零服用的药品、中药饮片和中药颗粒,目前暂不要求使用追溯码。

  为保障公众安全,国家医保局建议公众在药物服用完毕后妥善处置空药盒,尤其是要确保追溯码被撕毁,防止犯罪分子盗用空药盒和追溯码进行非法活动。

  国家医保局还警告,切勿将药盒或药品出售给药贩子,这种行为不仅可能导致售出的药品被非法转卖,危害他人健康,自己和家人也可能因此买到“回流药”、“串换药”或假药。同时,售药行为还可能通过药品追溯码暴露,对医保待遇造成不利影响,甚至涉嫌违法犯罪。

  据统计,截至2025年3月31日,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已累计归集追溯码273.09亿条,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接入88.9万家定点医院药店,占比高达95.6%。

  此外,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的“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查询”功能已正式上线,每天有近50万人次使用该功能查询药品销售信息。

  2025年,国家医保局将全面推进“码上”严基金监管,利用药品追溯码数据构建大数据模型,拓展监管应用场景,对串换、倒卖医保药品、空刷套刷医保卡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精准打击,加大处置力度。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