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AI导读: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关键问题。近期,《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发布,旨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国家发改委、央行等部门介绍了当前探索的做法,包括关键涉企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地方探索“以信换贷”等,助力中小微企业获得首次贷、信用贷。
南都讯记者陈秋圆发自北京: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制约民营中小微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难题。中小微企业资产和财务实力偏弱,金融机构难以全面掌握其信用信息,导致融资支持受限。近期,《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发布,旨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特别是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那么,相关部门将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4月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央行、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负责人介绍了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情况,并分享了当前探索的做法及未来规划。

关键涉企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地方探索“以信换贷”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春临介绍了“信易贷”工作,通过加强政府部门涉企信用信息共享,为金融机构提供丰富、多维度的数据支持,提升中小微企业贷款覆盖面和可得性。目前,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已归集共享74项关键涉企信用信息,支持金融机构查询使用。截至2025年2月末,通过该平台累计发放贷款37.3万亿元,其中信用贷款9.4万亿元。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表示,地方在“信易贷”工作中探索出良好经验,如重庆市通过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归集涉农信用信息,推动农户“以信换贷”,授信覆盖率大幅提升。大连市与工商银行联合建模,开发线上信用贷款产品,授信经营主体和金额显著增加。
李春临透露,未来将提升信息共享质效、优化平台功能、强化数据应用,继续推进“信易贷”工作,扩大归集共享范围,提升信息质量,开发更多符合中小微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
建立资金流信用档案,助力中小微企业获得首次贷、信用贷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任咏梅介绍,我国已建成全球领先的公共征信系统,信用报告成为反映信用状况的“经济身份证”。为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建设了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提高担保交易效率和透明度。同时,搭建了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为中小微企业建立资金流信用档案,助力首次贷和信用贷。

任咏梅指出,截至2024年末,动产融资登记系统已办理登记4400万笔,提供查询服务2.6亿次;资金流信息平台为5600万户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建立信用档案,覆盖资金流账户8800万个。
普惠型小微企业信用贷占比逐年上升,贷款利率下降
金融监管总局普惠金融司司长蒋平表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小微企业融资创造了良好环境。金融监管总局将归集共享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作为提升融资可得性和便利性的关键。她介绍,自去年10月以来,金融监管总局与国家发改委建立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大幅提升了走访对接效率。

蒋平指出,截至2025年2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3.9万亿元,同比增速12.6%,其中信用贷款余额9.4万亿元,同比增速25.8%,占比逐年上升。2025年前两个月,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03%,较2024年下降0.33个百分点。
金融监管总局将加大信息共享力度,引导金融机构精准对接,保持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力度,优化贷款结构,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支持力度,满足守信企业融资需求。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