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智算申城”高峰论坛展望了多元算力发展趋势,专家认为算网建设重点正从“基建”转向“调度”。蒋昌俊预测,到2030年我国算力网络市场规模将超1500亿元。同时,DeepSeek等模型爆发促进算力“增量”和“提质”,推动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等新技术浪潮来袭,算力规模正高速增长,形态日趋多元,为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提供高效保障。在2025年“智算申城”高峰论坛上,院士专家展望了多元算力发展趋势,描绘了智能时代蓝图。专家认为,算网建设重点正从“基建”转向“调度”,以满足更细致业务需求。

  Deepseek、通义千问等国内AI大模型日新月异,对算力、存力、运力及数据处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算力产业作为坚实后盾,确保AI系统卓越性能。中国工程院院士蒋昌俊预测,到2030年,我国算力网络市场规模将超1500亿元,通用算力增长10倍,AI算力增长500倍。

  蒋昌俊强调,算网建设需从“基建”转向“调度”,使算力像水电一样随取随用,提升资源利用率。他提出的“方舱计算”模式,可根据不同算力资源配置,统筹布局、提升效率、降低能耗。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魏亮指出,DeepSeek等模型爆发,促进算力“增量”和“提质”。在医疗、金融等领域,DeepSeek助力垂直大模型训练,推动算力需求增长。同时,其性能高、成本低、开源特点,将加速模型在各行业普及,推动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魏亮还分享了闪存加速部署、智算网络性能提升等趋势。产业化方面,中科星云物联推出边缘端智能化移动数据方舱,广东海悟推出算力网络方舱,具备高效处理能力。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建宇提出构建宇宙空间算力网,打造具身智能卫星,实现星座自主感知-推理-决策-执行闭环。

  在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之江实验室发布“三体计算星座”计划,协同全球伙伴搭建千星规模天基智能计算基础设施,总算力可达1000P。

  王建宇表示,空间互联网作为创新技术,未来可能占据互联网重要地位。算力成本决定创新成本,计算星座是空间设施的基础。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