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发布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通知,上海市等9个城市纳入试点范围。上海计划到2030年完成3—5万个智能充放电桩建设,推动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专家指出,需政府、电网出台更多支持政策。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4月2日发布《关于公布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的通知》(下称《通知》),上海市等9个城市,以及“北京市基于新型储能的V2G车网互动协同调控试点项目”等30个项目纳入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范围。

  业内专家介绍,V2G(Vehicle to Grid)强调车网互动,本质是在电力低谷时鼓励新能源车充电,高峰时由新能源车向电网放电,调节电网。这一模式不仅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有支撑作用,更具备广阔的商业前景。例如,随着车网互动成熟,新能源汽车车主可通过电力差价盈利,进行储能投资。

上海:力争到2030年完成3—5万个智能充放电桩建设

  《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应积极推进试点建设,并于2025年底前总结试点成果。电网企业要积极支持试点,优化电网调度,发挥车网互动在绿电消纳和电力保供中的作用。

  此外,有试点城市已制定专项政策,推动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实现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城市电网三方高效互动,并对新建或改造V2G充电桩、新能源汽车参与反向放电等行为进行奖补。

  今年1月,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新型储能示范引领创新发展工作方案(2025—2030年)》,明确将加快创建车网互动(V2G)示范应用城市,力争到2030年完成3—5万个智能充放电桩建设。

推动试点落地需更多政策支撑

  专家指出,推动试点落地需政府、电网出台更多支持政策。当前,多数充电桩尚不支持V2G,需进行基础设施升级;新能源车参与V2G也需统一调配,完善激励措施。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认为,V2G后续还需技术突破和商业模式的完善,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承担和新能源车主的参与积极性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能源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韩雪表示,V2G需考虑车主出行习惯、电池寿命等多方面因素,作为调节资源成本较高,还涉及隐私信息安全等问题,短期内难以形成显著效益。

  作者:白丽斐于祥明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