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浙江公安机关推进涉企行政检查改革,从535项归并为144项,减少随意检查。同时,加速推进公安行政监管数字化转型,探索远程无感监管,优化营商环境。

  中新网杭州4月1日电(王潇婧 郭其钰)4月1日,浙江省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新闻发布会在杭州召开。浙江省公安厅党委专职副书记、一级警务专员王建介绍,该省公安机关将涉企行政检查事项大幅精简,从535项归并为144项,旨在从源头上减少行政检查,避免随意检查现象。

  去年5月起,浙江公安机关推进涉企“行政检查一件事”集成改革,按照同一警种检查事项合并、不同警种检查事项合成的原则,对公安机关涉企行政检查事项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科学归并,实现了“清单之外无检查”。

  据统计,自改革实施以来,该省公安涉企上门检查次数同比减少三成,涉企行政处罚案件数量也大幅下降近六成。

  针对“服务有感、监管无感”的疑虑,王建表示,对于公安机关监管的重点领域如“枪、爆、毒、网”等企业,浙江将加速推进公安行政监管工作数字化转型,探索远程无感监管模式,利用大数据比对、AI自动识别、远程视频和企业自查等方式替代民警现场检查,实现风险预警和精准监管。

  涉企行政检查作为行政执法的重要一环,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切身利益和营商环境。

  作为民营经济的重要支持者,浙江省工商联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涉企行政执法的规范化。

  浙江省工商联副主席吴海瑜在发布会上表示,他们注重从立法源头上强化服务保障,通过全省的立法联系点,广泛听取民企对规范涉企行政执法等方面的立法意见和建议。

  为了提升民企的法治意识和内控水平,浙江将法治意识和内部监督纳入清廉民企建设的重要指标。2024年,该省清廉民企建设数量已达1.1万余家,各地律师为商会和民营企业提供了广泛的“法治体检”,帮助企业解决了大量问题。

  在促进政企沟通方面,吴海瑜介绍,浙江一方面举办多场政企恳谈活动,收集并交办了包括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在内的多类诉求;另一方面,探索实施政商交往观测机制,组建了包括民营企业家、商会负责人在内的观察员队伍,收集并交办了包括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在内的问题建议。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