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农批市场在保障农产品供应、稳定市场价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农批市场通过引入新技术、新设施,推进转型升级,提高农产品流通透明度和智能化水平。同时,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冷链物流覆盖率,保障农产品品质。未来,农批市场将进一步完善设施设备,增强农产品集散和区域辐射能力。

  农批市场作为鲜活农产品流通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渠道,在保障农产品供应、稳定市场价格、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现代化交易厅、冷链物流中心和检测中心的建成,以及电子结算系统、大数据分析平台等先进技术的引入,农批市场的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如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新设施、新渠道、新业态便令人耳目一新。

  在现代流通体系中,农产品批发市场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70%的农产品经由批发市场分销,显示出农批市场在农产品流通中的核心作用。然而,面对批发零售业态的快速演进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面临基础设施陈旧、信息化水平滞后、冷链物流缺失等挑战,加快转型升级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交易场地面积、物流配送中心布局、通风、照明、排水等硬件设施的改造升级,以及冷链物流覆盖率和服务水平的提升,都是减少农产品损耗、保障农产品品质的重要环节。

  同时,软件设施同样不容忽视。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的应用,能够推进市场信息化建设,建立农产品信息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和发布农产品价格、供求、质量检测等信息,提高农产品流通的透明度和智能化水平。线上交易平台的搭建,也将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推进农批市场转型升级,必须不断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例如,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打造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让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就能了解蔬菜的产地、种植过程、检测结果等信息,有效提升了市场公信力和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此外,激发多元主体活力、强化标准化管理也是推进农批市场转型升级的关键。政策引导和资源倾斜应支持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电商平台等多种主体参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和运营,创新商业模式和服务方式。同时,制定并推广统一的市场管理标准和规范,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营造公平诚信的经营环境。

  去年底,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推动批发零售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计划》提出“培育一批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未来,我国农批市场将在冷藏保鲜、加工配送、交易结算等设施设备上更加完善,线上线下融合、集团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切实增强农产品集散和区域辐射能力,为连接城乡市场、保障民生发挥更大作用。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