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3月发布的《2024中国蓝领就业调研报告》显示,外卖员省外就业比例下降,县域经济与平台经济下沉成为主要原因。即时零售在县域市场持续升温,为蓝领提供更多本地就业机会。收入上升是蓝领回归本地就业的关键因素。

  2025年3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发布《2024中国蓝领就业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揭示了蓝领就业新趋势。《报告》显示,外卖员2024年省外就业比例显著下降5.19%,他们选择在家乡通过配送服务获得可观收入,县域经济中,“外卖新中产”等新兴群体逐渐崛起,成为经济新动力。

  县域经济的蓬勃发展及平台经济下沉,是推动蓝领就业地域变动的主要因素。《报告》深入剖析了这一变化背后的原因。

  即时零售在县域下沉市场持续升温,美团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县域即时零售订单量同比增长近40%,交易商户数和消费人数也快速增长,同比增速保持在25%以上。这一趋势为蓝领工人提供了更多本地就业机会。

▲外卖员省外就业比例降低5.19%(资料图)

  县域新业态的兴起,加之本地消费的带动,各类消费新场景接连涌现,为蓝领提供了更多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据《2023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蓝领零工跨省流动情况发生显著变化,服务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等“新蓝领”更倾向于本地就业,省内工作比例均超70%。

  收入上升成为蓝领群体回归本地就业的关键因素。《报告》显示,过去十年,蓝领月均收入从2013年的较低水平增长至6150元,增幅高达114.4%,增速约为白领的2.6倍。

  数据显示,2024年蓝领行业月均收入微增1.77%至6150元,其中外卖员月均收入达7496元,同比增长10.02%,这得益于消费需求的增长与运力效率的提升。

  中国社科院数量所数字经济研究室主任蔡跃洲指出,即时零售及即时本地服务所创造的新就业形态,不仅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缓解了社会整体就业压力,更重要的是,这些新就业岗位具有专业技能门槛,能够引导更多劳动人口学习并掌握特定技能,提升就业质量,有利于全社会人力资本的积累,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劲。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