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赋能千行百业数智化转型
AI导读:
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人工智能被列为战略性产业之一。广州多家人工智能企业通过深度绑定行业核心需求,推动各行各业数智化转型。同时,广州不断提升核心技术研发能力,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因地制宜提出产业发展规划,推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12218,是广州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密码”。即日起,南方都市报广州新闻部以深调研的方式记录这场“产业竞速赛”,深入工厂车间,探寻企业“智造”动能,推出广州观察之走读“12218”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人工智能被列为15个战略性产业之一。人工智能正深度融入各行各业,解锁着无限可能。近日,记者跟随“12218”广州现代化产业体系媒体调研行活动走进多家人工智能企业,深入感受以人工智能为牵引,推动各行各业数智化转型的升腾景象。
这些人工智能企业展现出一个共性特点:通过深度绑定行业核心需求,在垂直领域建立既懂技术又懂行业的竞争壁垒,以专业的技术能力将模型价值转化为真实生产力。“小而专精而强”路线,或许是这些企业在人工智能浪潮中突围的秘诀。
垂直应用
“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在黄埔区中科开创产品展厅,智能巡检机器人正按照指示作业。该款机器人通过AI算法精准识别设备缺陷,准确率高达98.7%。相比人工巡检,效率提升50%,成本降低50%。带电作业机器人更能凭借国产高性能芯片和鸿蒙系统双驱动,实现精准定位,在不停电状态下完成地线修补。
学生用智能笔和纸书写,写下的内容实时显示在屏幕上,老师可以实时看到学生的速度、准确率、字迹等答题情况;点点AI智能鼠标,可以一键唤起大模型,智能生成各类PPT、文本、图片、表格……这是云碟科技自主研发的行知大模型在教研科研领域所带来的新体验。
在南沙街头,自动驾驶车辆Robotaxi载着乘客丝滑穿过城区道路,也能顺利过收费站、上下高速路;在南沙港快速路上,几辆自动驾驶卡车组成编队,按照道路限速时速100公里有序行驶,不仅能提高运输效率,还能减少交通事故。这些自动驾驶技术背后的提供者,都出自同一家公司——小马智行。
“人工智能+”在广州多点开花,得益于广州繁荣发达的千行百业,为人工智能的落地带来丰富场景。
广州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呈现出一大显著特点:应用强。数据显示,广州共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约1800家,覆盖产业链上游基础层、中游技术层、下游应用层,其中应用层企业占比高达80%。
技术创新
核心技术研发水平不断提升
“人工智能+”以应用为牵引,推动着千行百业数智化转型升级。这背后,不断提升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地基”。
云蝶科技持续在AI大模型、视觉识别、数字文本采集、大数据分析、专用处理芯片等领域加大研发投入,积累技术优势和竞争壁垒。目前,企业已拥有300余项知识产权,其中143 项专利技术。
中科开创也在继续加大研发投入,重点突破具身智能机器人等前沿技术。今年,中科开创宣布启动“灯塔计划”,在人形机器人的布局中,专注于打造机器人智能单元。
安全,是自动驾驶技术最核心的价值。小马智行自研的多重冗余系统可以及时提供支持,基于“虚拟司机”的技术核心,小马智行成为全球极少数实现全无人驾驶常态运营的公司。
目前,广州已构建以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为引领的科技创新体系,并取得了一批阶段性成果。
产业生态
因地制宜提出产业发展规划
因地制宜的产业规划、不断完善的产业布局和产业生态是广州竞逐人工智能新赛道不可缺少的“硬功夫”。
广州因地制宜提出产业战略发展规划,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完善产业配套政策。比如,海珠区发挥本地丰富应用场景资源及技术优势,积极推动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
在产业布局方面,广州已形成以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为核心,多个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为重点的产业发展布局。众多人工智能领域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平台设施、重点企业、产业园区汇聚,为以AI技术驱动的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提供空间支撑。
当前,广州正加快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丰富拓展人工智能服务新场景,推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接下来,AI+行业应用将是广州发力人工智能的主攻方向之一。(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